孝义皮影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孝义皮影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孝义皮影戏是汉族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分支之一,因其在孝义市的流行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戏在宋金时期就有了班规和雕塑家,说明孝义皮影戏在宋金时期已经成熟。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戏起源于战国时期,是中国最早的皮影戏发源地之一。
孝义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分支,因流行于山西孝义而得名,是山西最早的皮影戏。孝义皮影戏源于皮影戏艺术的雕刻和绘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古朴、美丽、多彩,是隐藏在山西民俗文化中的一朵艺术之花。
孝义皮影戏的具体内容
1,演唱与伴奏
皮腔是皮影戏的曲调。因皮腔音乐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又称“孝吹腔”。孝义吹戏是中国最早的民间吹戏之一。
2.性能屏幕
孝义皮影戏用麻纸窗作屏风,因纸窗后面挂着麻油灯,故又称“灯影”、“纸窗”。一般纸窗面积为1.75m×1.21m。纸窗贴有裁纸、去毛刺、配比、粘贴、找平五道严格的程序,其窗光滑无皱,洁白无瑕。
3.角色建模
孝义皮影戏是明代以前用羊皮雕刻而成,高58 ~ 60厘米,俗称“二尺影”。到了清代,皮影人物缩小到42 ~ 48厘米,俗称“五尺皮影”,三岁牛皮是雕刻的上等材料。孝义皮影戏粗犷、简练、夸张,线条浑厚,极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