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洪水详情介绍规模介绍损失?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是人为的?

1870年(清同治九年)七月,长江上游发生了一场罕见的洪水。嘉陵江中下游和长江重庆至宜昌段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最高洪水位,宜昌洪峰流量达105000m3/s,合川、涪陵、丰都、忠县、万县、奉节、巫山、宜昌等沿江城市满目疮痍,洞庭湖区堤防决口,洪水泛滥,枝江、公安等县市超出城墙数尺,寺庙、房屋飘散,一片“一片狼藉”洪水主要来自嘉陵江上游和重庆至宜昌干流。嘉陵江流域由嘉陵江干流、涪江和渠江三大水系组成。三江在合川汇合,向南流向重庆,注入长江。流域面积约65438±0.6万km2,占宜昌以上流域面积的65438±0.6%。这一流域位于川北、川东暴雨区,是长江上游洪水的重要源头。除乌江外,重庆至宜昌段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该路段东西长约500km,南北宽约100km。段内支流众多,短而急。支流13条,汇水面积1,000 ~ 5,000 km2,均发源于河流两岸的山地。暴雨一旦发生,会迅速积水,对干流洪峰产生重大影响。1870的洪水特别大,发生时间也不是太远,所以数据比较容易收集。从各种文献、史志、地方志来看,有大量的这一天洪水的雨情、水情、灾情信息,有些记载的内容非常具体。比如《万县纪事报采访》,详细记录了这次洪水的日常上涨过程。自1952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为满足防洪规划和工程设计的要求,组织了7次大规模的洪水实地调查。长江干流及支流已发现500余处洪水痕迹,合川、北碚、江北、巴县、涪陵、忠县、丰都、万县、奉节、云阳、巫山、宜昌等地发现90余处。铭文大多描述了最高水位的位置和出现日期,有的还描述了洪水涨落过程。这些铭文为确定1870年最高洪水位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在上海海关,还发现了汉口海关测量的水位记录。此外,还收集了欧洲和亚洲的温度、气压和降水等气象数据。1.雨情6月中下旬,长江上游连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嘉陵江流域中下游及重庆至宜昌干流出现大暴雨。《涪江下游铜梁县志》:“六月二十一日下午,晨雷致溪急涨五六尺”;《合川县志》:“六月,料大雨数昼夜”,“雨如悬绳三昼夜”;万县志:“十九日子夜下雨...下了两天雨,雨就停了。江北、长寿、忠县均录得“六月大雨”。据洪水调查和采访资料显示,从重庆到宜昌的江北、罗绮、长寿、丰都、忠县、石宝寨、武陵场、万县、云阳、巫山、秭归、湘西、宜昌等地,流传着“耿武年洪水涨,下了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的说法。这场暴雨,除嘉陵江流域中下游和重庆至宜昌干流外,上游的岷江和雅砻江、中游的汉江流域和洞庭湖也出现了暴雨。暴雨落区范围很广,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北岸和中游有相应雨量的地区。(附图54-1)。根据文献记载和调查采访资料,6月中下旬的暴雨大致可分为两次过程:第一次过程为6月15日至19日(7月13 ~ 17日),暴雨落区主要在嘉陵江中下游;第二次过程为6月20日至21日(7月18 ~ 19),暴雨落区主要在四川东南部和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一带。整个雨区呈东北-西南方向分布,暴雨中心自西向东缓慢移动。15日(13)在涪江,16日至18日(14 ~ 16)在嘉陵江中下游平稳移动,19日至21日(17 ~ 19)。1870年夏季,长江流域雨水充沛。在6月暴雨之前,5月上半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在江西永新、余干、建昌、德安、瑞昌五月上旬连续下雨,也就是说五月三、四、八、九、十天,进贤五月八、九、十天,鄱阳五月阴雨天。5月洞庭湖水系沅江、资水发生洪水。汉江上游遭受暴雨袭击,白河水位在五月下旬高达几英尺。5月中下旬,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发生特大洪水。可见,在特大洪水之前,长江中上游的水位已经比较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