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风景区的历史沿革

大多数去过五台山的人,通常只参观以五台县台怀镇为中心的历史悠久的大型寺庙。真正的五台山,其实指的是五台县境内五座相互连接的美丽山峰。它们是:东台的望海山、西台湾的挂岳峰、南台湾的锦绣峰、北台湾的椰斗峰和中台湾的崔琰峰。由于五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除了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可以爬到五峰台顶上拜文殊菩萨外,很少有人能到达五台。也正因为台怀镇的寺庙群分布在五峰之间,所以人们通常把身在台怀镇视为去过五台山。

五台山原来不叫五台山,叫紫浮山,也叫五峰山道场。这里曾经是道士修行的地方。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卡亚·童模和朱发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的道场,所以想在这里建庙供奉文殊菩萨。但是,这里的道士不同意。最后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了一场道士和两位高僧的比试,两位高僧胜出。此后,佛教界获得了在太怀镇周边修建佛寺的权利,修建的第一座寺庙就是现在的仙通寺。此后,经过各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建,以太淮镇为中心的寺庙最多时达到360多座,至今仍保存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规模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改名五台山,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相传古代五峰山一带气候极其恶劣,当地百姓常年苦不堪言。当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时,她对李人民的苦难深表同情,于是她许下一个大愿,要把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文殊菩萨扮成施舍僧,前往万里,向东海龙王求援。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可以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带了回来。当他把大青石(东海龙王的龙石)放在五峰山的一个山谷里,刹那间,它突然变成了一个天然的草场,草丰水美。从那时起,这个山谷也被命名为梁青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庙,把清凉的石头围在院子里。为此,五峰山也被称为梁青。

后来隋文帝听说了这件事,就下诏在五峰之巅各建一座庙,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的智性文殊、西台的狮吼文殊、南台的智性文殊、北台的一尘不染文殊、中台的儿童文殊。东台之巅可以看日出,西台之巅可以看明月,南台之巅可以看山花,北台之巅可以看雪景。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