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序曲的历史原型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创作了1812序曲,全称是《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落成典礼大乐队庄严序曲1812》。够久了!如果你去唱片店买碟都能背出每个字,那我真的很佩服你。
这首歌是柴可夫斯基应他的老师尼古拉·鲁宾斯坦的要求而写的,为了庆祝莫斯科重建被1812年法俄战争烧毁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换句话说,这首歌是为莫斯科艺术工业博览会而写的)。
《1812》序曲应该算是老柴所有作品中最浅显易懂的了。在乐评人看来,《1812》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就连柴自己也在给(柴可夫斯基的主要资助人)的一封信中说,“这个序曲会很吵,很吵,我写的时候也没有多大热情,可能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812》这部序曲在首演时大受欢迎,为柴可夫斯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后来,它在俄罗斯、德国、捷克共和国和比利时的许多城市上演。此后一直是柴可夫斯基交响曲中最生动、最通俗易懂、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大概是柴可夫斯基始料不及的。
二、“1812”序曲的内容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入侵俄国,企图歼灭俄军,占领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战争初期,拿破仑的军队处于优势地位,俄军不得不逐渐撤退,法国逼近莫斯科。俄军统帅库图佐夫采取清场烧粮草的策略,撤退居民,带领军队暂时撤离莫斯科。拿破仑占领莫斯科一个月后,仍然无法迫使俄国投降,反而让自己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于是下令离开莫斯科。在返回的路上,拿破仑的军队无法适应俄罗斯的严冬,再加上饥饿和俄军的反击,最终土崩瓦解。拿破仑入侵俄国时,多达60万大军大多全军覆没,最后只有不到1万人逃离俄国边境。
《1812序曲》是根据上述史实改编的管弦乐作品。柴可夫斯基在这首序曲中描述了1812的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的和平生活,随后的动乱和骚乱,俄罗斯和法国军队之间的战斗,以及俄罗斯打败法国军队,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场景。
三、“1812”序曲为什么会被音响发烧友用作测试设备?
上面我提到过,这首序曲并不是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之一,但为什么会被发烧友广泛用作测试设备?原因很简单。除了正常的管弦乐乐器(包括三只定音鼓、三角铁、铃鼓、鼓、钹等。),这部序曲还使用了小鼓、大炮、铃铛等非凡的乐器,序曲结尾还加入了军乐队,以期收到活泼生动的效果。
这首序曲刚上演时,钟声、鼓声、炮声齐鸣,用乐团的表演极大地激动了参加仪式的公众。现代双通道时代之后,录音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几家公司在他们的唱片中加入了真枪,这让音频爱好者着迷。他们经常使用录制版的真枪来测试设备的强度、瞬态和低频。
如果你不是“炮党”,请仔细听整首歌,并注意听!这首序曲的音量波动很大,使用了很多乐器。仔细听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可以考验你设备的音色、形象定位、力度和动态对比度...
如果不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可以先买一张《彼得与狼》的音乐碟。任何古典音乐初学者和有孩子的家长,我都推荐你买一本《彼得与狼》。在这首歌的故事里,每个角色都是由乐团的其中一种乐器来扮演,这对你的声音辨别力很有帮助,孩子一定很乐意听(你应该陪着他听!)。
四、分析1812序曲。
我选择分析的版本是由水星多拉蒂指挥的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的版本,这是我最喜欢的版本。当然,我也喜欢RCA尤金·奥曼弟指挥费城管弦乐团的版本。为什么我没有选择最近很多网友买的Telarc版本?很简单,我认为这个版本并不理想。分析部分以杨的《世界名曲欣赏》(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为基础,这是权威版本,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很多评论都是在此基础上写成(偷换)的(除了香港,我们的唱片评论家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会胡乱创作和瞎说,而且足够无知和不准确,让香港人有足够的素材被戏弄)。如果你习惯看字典那么厚的书,可以买(两本字典)。如果你害怕大书,杨有一本《交响乐欣赏入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是前一本书的节略版。
本文主要针对古典音乐初学者,所以我尽量不使用音频术语。当我不得不的时候,请原谅我。这些术语不难理解。希望完全不懂古典音乐的朋友可以去查查书,或者发挥一下想象力。如果写的不够专业准确,请见谅。(唉!免费的午餐,不要骂我写的不好!)
音乐以一个巨大的缓慢引子开始:这是一首古老赞美诗《主啊,拯救你的人民》(台湾省译为“上帝拯救人民”)的旋律,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分六部分演奏(每部分两个人),其平和的步伐象征着俄罗斯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大约在(1: 18)的时候,这个主题加入了木管乐器,声音庄重、宏大、有力。
紧张的气氛越来越浓。身边放一把定音鼓(1: 53),你会在低沉的声音中听到一种恐慌和焦虑的节奏,带来骚乱和兴奋,象征着法军的入侵打破了俄罗斯人民的平静生活。这时可以听到一个柔和动人的主题,像是在哭泣,依次经过双簧管、长笛、单簧管、巴松管(2: 46)。在(2: 53)和(3: 01)左右,你会听到鼓和钹敲打的声音,音乐的速度开始加快,声音也随之增强,音乐进入小高潮。
大约在(3: 12)时,原本的焦虑被一段描写俄军征兵的插曲所取代。你会听到急促的鼓声(3: 26)。在乔治·w·小军鼓的背景下,木管乐器和法国号演奏了一个召唤合奏主题,重复了几次,然后是短暂的停顿(4: 25)。
此时的音乐与之前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音乐速度极快,开始描述两军决战的场景。从这个主题特别强调的重音和切分音,似乎可以听到刀光剑影的声音。当这一主题逐渐蔓延到整个乐队并达到高潮时,你会在(5: 02)左右听到鼓声,在(5: 08)左右,法国号和短号相继奏响《马赛曲》,作为法军入侵俄国的象征反复呈现。
两首旋律碰撞后逐渐缓和下来(6: 04),接着是两首不同于《马赛曲》主题的俄罗斯风格主题。(6: 20)一首流畅浩瀚的俄罗斯民歌出现了,讲述了俄罗斯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不畏暴力,准备对入侵的敌人给予迎头痛击的决心。注意此刻管弦乐队演奏三角铁的声音。你应该听够了泛音。如果你只能听到沉闷的音色,要么是你的唱片录音很差,要么是你的设备很差。
另一个出现在(7: 35)的主题是俄罗斯婚礼歌曲《门边》,这首歌是由长笛和单簧管首次演奏的。它有一个温暖的特点。在(7: 53)左右,你会听到铃鼓的声音,应该是清晰的。这首歌充分表明,俄罗斯人民即使在危机时刻也不会失去旺盛的生命力和肯定自己力量的信心。和上面的俄语旋律一样,舒缓了紧张的战斗情绪。
下一段(8: 36)是对战斗场景的描述。音乐显示了新一轮的战斗。铜管乐器和弦乐器交织在一起,打击乐器象征着刀光剑影的战斗。9点08分,你会听到很多次敲锣打鼓的声音,而《马赛曲》在后期会逐渐减弱消失。它的碎片只会加速,而且是断断续续的。
(10: 06)有两个我们熟悉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注意三角音。这段话再次强调了俄罗斯人民对入侵敌人的胜利。(10: 52)你会再次听到熟悉的俄罗斯民歌。紧接着《马赛曲》(11: 13)的主题,音乐的速度加快加强,在(11: 47)出现第一声枪响,接着是五声枪响,音乐变成了暴风雨般的下行乐句。
大约在(12: 37)时,进入音乐的结尾,从引子的赞美诗主题开始。这时,加入的管乐队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庄严而隆重地演奏,你会听到钟声,再加上风铃特别新颖的色彩,更加雄伟壮丽,成为辉煌的胜利颂歌,象征着斗争的辉煌结局。然而,这首赞美诗强有力的陈述却被战斗主题上的一些快速乐句(13: 40)反复打断,这些音乐乐句在音阶中的再现使人们想起了过去与敌人的斗争。
最后,一个庄严而有力的主题响起,这是格林卡的歌剧《伊万·苏萨宁》最后一首合唱《荣耀颂》的主题,大约是(13: 52)。随着十一声炮响和教堂钟声的敲响,这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胜利的宣告,整首乐曲以这首胜利的欢乐颂结束。
动词 (verb的缩写)介绍1812的十个序曲版本。
(1)、汞434 36O-2
多拉蒂的《1812》序曲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现更名为明尼苏达交响乐团)是我的首选。这张唱片连续多年蝉联TAS榜单,还被企鹅CD Guide(年鉴97/98)给予了3星带花的最高评价,被列为1812序曲的首选。港陈映光的CD圣经也推荐这个版本(可惜他的介绍离不开枪炮声)。不可否认,这张唱片的枪炮声是它的卖点之一,而MERCURY大获成功的原因在于它开创性地使用了录音技术,在乐队的演奏中加入了真实的枪炮声和教堂钟声。这张唱片由水星公司录制了两次,都是由同一个指挥和乐队录制的。第一次录音是在1954,还是在单声道时代。枪炮声是在西点军校从拿破仑时代制造的古枪上录制的,钟声是从耶鲁大学校园里的大钟上录制的。第二次录音是在1958。此时已经进入了立体声时代。枪在1775换成了法国制造的大炮,钟声换成了纽约河上教堂的钟声。
MERCURY和TELARC分别录制枪炮声、钟声和管弦乐演奏,然后进行混音。由于录音出色,效果逼真,加上真实的枪炮声具有震撼效果,这张唱片成为发烧友和音响厂商的试听碟。在1958的制作中,使用了三个麦克风和三声道录音机进行录音,录音效果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在黑胶时代,这张唱片销量超过200万张,可谓水星之宝。
现在的CD版本是从1958的录音母带转录的。按照现在的录音技术,这张CD的背景噪音有点大(别担心,我是挑剔的,可能你会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