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
1.中国
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各民族形成的历史,是中华民族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华文明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它持续发展了五千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文明之一。中国古代很多富强的王朝都是依靠先进文化和发达生产力建立起来的。这种文化传播到欧亚大陆,尤其是东亚国家。西方工业革命后,由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停滞,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复兴中国的道路。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整的国家之一,对历史的记载不仅悠久,而且准确详尽。中国的历史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记载从西周、元年(841年前)精确到年,从路引年(722年前)精确到月、日。中国的史记(史书)也分为不同的体裁,如编年体、传记体、编年体等。与西方文明中历史学不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国将“历史学”列为“经、史、子、纪”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清]等,《四库全书》)。魁奈说:“历史是中国人以空前的热情研究的一门学科。没有一个国家把自己的编年史写得这么仔细,没有一个国家把自己的史书保存得这么仔细。”
在原始社会,人类通过结绳记事、口头交流等方式记录历史,比如中国的古代传说,如“黄帝战蚩尤”、“女神补天”、“大禹治水”。国家出现后,开始有“巫女”掌管祭祀。他们还承担了记录时事、起草公文、掌管文献的工作,可以说是最早的史学家。这时才出现了独立的历史学家,专门记录历史事件。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史书《尚书》,这是一部历代政治文献的汇编,没有具体的史籍体裁。从西周* *和元年(841年前)开始,中国就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此后就有了连续的历史记载,几乎每年都有历史可查。这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学家,如孔子(编《春秋》)、左丘明(写《左传》)等,注重人类的社会活动,从而使历史基本上不受神学和宗教的影响。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写了《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体裁。史书记载的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空前的。后来东汉编修《韩曙》,继续发展了《史记》的体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这两部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典史学的基础。后来的史家利用《史记》、《汉书》等体裁,将各个朝代的历史编成一本书,形成了“二十四史”,与各个朝代相对应(从秦统一到唐末宋元明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朝代表)。除了断代史,唐宋时期中国还有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代司马光的《子同治鉴》。其中,《子同治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叙事长达1362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2.西方
西方史学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在他的著作《历史》(又称《波斯战争史》)中记录了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波斯战争。从此,历史学从神话和文学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罗多德因此被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称为“史学之父”。但希罗多德的记载夹杂着真实事件和虚构事件,并非纯粹的历史。20多年后,古希腊人修昔底德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因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翔实的史料记载,成为西方第一部“信仰史”。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利比乌斯在《通史》中记录了265,438+08年至65,438+046年间地中海周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这是第一部“世界”通史。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它本身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因此,合理的历史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基于一定的历史记载。人们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来了解古代历史。信息量大的古籍大大提高了历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有古物或遗址可以对比。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古物也有参考价值,可以让人了解古物的风土人情。对于遗址(如三星堆遗址),科学家可以通过化学元素分析(如C14探测法)或通过研究地质层,对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符合人们的普遍意愿。即使是神话传说,也绝不是编造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已经被广大劳动人民所接受的故事。就童话而言,完全是人们自己的思想编造的故事,而不是历史。
历史是一门现代科学。其科学性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其研究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历史研究的对象——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世界各民族、各国的,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历史运动的事实和过程——都是作为历史存在的客观现实的东西,不以历史熟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真实性。首先是它承担的任务。历史学的任务是揭示世界各民族、各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历史研究是一种旨在探索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认识活动。仅凭这两条,历史就具有了一般科学的科学性。判断一门学科科学性的一般依据是:(1)“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因为只要是客观现实的,就可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2)它“必须是以探索对象的发展规律为目的的认识活动”。[20]历史显然符合这两个要求。但这种历史学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科学,因为它只具备成为科学的必要前提,并不具备成为完整的科学知识形式的充分前提。一门学科要成为完备的科学知识形态,还需要满足第三个层次的要求:“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再根据事物本身的规律(即其内在联系)来解释事物的原因,才是完备的科学知识形态。”[21]
迄今为止,这样一部科学知识形态意义上的真正科学的历史,只有马克思主义历史。“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产生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为基础的。这种历史观为历史学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其显示出不同于以往其他史学的顽强特征,显示出鲜明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思维方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只从历史本身来认识历史,而不从天上的云彩或人心来认识历史。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史学首先确定了历史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把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作为自然历史过程来研究,从而实现了历史研究起点上的深刻变革。“它坚信,只要我们从顽强的事实出发,就能如实揭示历史的真相。”其次,“马克思主义史学对唯物史观的实际运用,获得了研究历史现象之间必然关系的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历史学真正成为研究事物规律性,根据其规律展示和描述真实历史过程的实证科学。”“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是探索人类社会历史运动的规律。然而,迄今为止的哲学发展史表明,迄今为止,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地说,唯物史观)真正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所以,问题简化到这一点。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历史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22]
据此,中国史的科学性除了具有一门学科的科学性所必须满足的一般要求外,还基于它属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范畴。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历史的科学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历史的科学性。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历史——有中国特色的历史:
历史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是历史研究主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的一般规律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思维和认识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历史对象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分析和研究,以认识其特殊规律和特点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和产物——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的意义在于汲取过去的教训,更好、更科学地致力于创新创造的过程。
在这个历史学的定义中,“综合社会科学”的含义是,历史学是以科学性和真实性为基础,内在地或以“附加”的方式将特殊性、综合性(或整体性)、实证性、抽象性(或哲学性)、价值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的综合社会科学,因此它不同于一般哲学、其他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历史研究的主体”是历史学家,而不是普通大众或其他社群;“马克思主义哲学”,具体来说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和“特别坚持”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其具体的历史结论[23];“历史对象”是指世界各民族、各国的众多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它们首先作为历史客观现实(“物本身”)存在,然后进入历史学家的认知领域,成为认知对象(“物为我所用”),以及它们所形成的世界各民族、各国的客观历史事实和过程。是历史的对象领域,所以不是一般人类社会的哲学研究对象之一。“特殊规律和特点”是指世界各民族、各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而不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环节,如政治笔记活动、依附于政治并注重文化积累的综合活动、学问或学术、知识体系、哲学、科学等。,经历了价值、现实、艺术、科学、哲学等不同形式的认知。历史发展到今天,虽然必须包括以前出现过的一切表现形式或发展环节,并把它们视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或部分;就个别或特殊的历史现象而言,今天的历史也可以以它曾经拥有的某种形式存在。
但是,在一般意义上,今天的历史永远不能归于这些形式或环节中的任何一个,或者说,历史的一般定义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来确定。今天的历史只能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如果否认这一点,那么在认识论、方法论和哲学倾向上,要么表现为历史观念的缺失,要么表现为唯物辩证法和相对主义的庸俗化,怀疑主义或折衷主义是这种庸俗化的必然归宿。列宁在阐述原理时说,唯物辩证法无疑包含相对主义,但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辩证法,正如黑格尔已经解释过的,包含相对主义、否定和怀疑主义,但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无疑包含相对主义,但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也就是说,它并没有否认客观真理,而是在我们的知识和客观真理的界限受到历史条件限制的意义上承认了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24]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相对主义关系的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界定历史,分析历史现有定义的价值,理解“历史是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乃至考察其他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历史:对历史的研究和记录
考古学:通过物理分析识别和研究历史
历史哲学:研究和探讨历史的方法、目的和规律。
年代学:确定历史事件时间的学科。
文献学:对数据和文献的管理和检索的研究。
古文字学:对古代文字和手稿的研究。
新闻学:报道事件、社会现象、政治形势等的学科。
社会学:研究现代(当代)人类社会和社会生活的学科。
考古:挖掘和调查古代文物和文献。
心理史学:研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心理动机。
系谱学:对家族及其历史起源的研究。
未来主义:对未来的预测和研究
古代天文学:对空间的观察,占星术的计算
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为考古提供参考的学科(1)。分为世界史、亚洲史、欧洲史、非洲史、大洋洲史、美国史、中国史等。
(2)按时间: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近代史等。
(3)按学科:哲学史、宗教史、思想史、史学史、艺术史、电影史、艺术史、建筑史、广告史、文化史、文学史、教育史、博物馆史、经济史、农业史、自然科学史、数学史、医学史、交通史等。
(4)按类别:人类史、动物史、植物史、地球史等。
(5)按研究对象:个人史(传记)、画家史、国王史等。
(6)按历史的可靠程度:正史、野史、传说、故事等。1.世界上的事物是分分合合的,合久必合,分久必合。
夏统一,商周随之,春秋战国大乱;秦统一,接着是汉朝,三国之乱,魏晋南北;隋统一,其后大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朝的统一,接着是明清,民变,中国人和国家。
2、小人、外戚、太监、后宫的内忧;如果担心官员腐败,政府必然会造反于民;担心外面民族冲突,外国人虎视眈眈。
历代王朝的灭亡,都源于这三个。
3.赢家是王子,输家是小偷。
历史就是:一句赞美胜利者,让失败者落马的虚假语句。
胜则刘邦,败则项羽;胜利是李世民,失败是窦建德;胜是朱元璋,败是张士诚;胜利是一国之君,失败是无赖。
4、矫枉过正总是太积极,其实太多了。
秦尚法,汉为儒;唐朝重武轻文,宋朝重文轻武。唐宋时仍流行诗歌,明清时仍流行八股。
5、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是高明;越统一,政治越稳定,思想越停滞。
前者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的三教融合;后者如秦朝的焚书坑儒,汉代的尊儒排外,明代的八股,清代的文字狱。
6.地理环境影响命运,西强东弱北强南弱。
中国自古以来东临太平洋,北临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是喜马拉雅山脉。生活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中,养成了中国人矜持、保守、温和、被动的农耕性格。因此,历代政府都强调农业和商业、伦理和文才,而忽视技术和实用;比如夏政权在河南,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四千年历史,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外蒙古人进入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在此设址,中国的农业地位才逐渐动摇。
政权对抗东西方,西强东弱;南北对峙,北强南弱。原因是西部和北方更接近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更有力量。但每次异族武力入侵,都会很快被中国文化同化。
西部和北部分裂势力消灭了南部分裂势力,完成了统一。也很清楚,秦打败六国完成统一,隋打败完成统一,宋打败南唐完成统一,袁消灭南宋完成统一,* * *产党打败国民党完成统一,都是统一南方的西方或北方势力。从地理情况来看,中国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自然对南方形成压力。另外,只有发展南方,北方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条件,所以会调动统治者的积极性。
7.朝代之初,君强臣弱;王朝时,君强臣强,王朝末期,君弱臣强。
比如汉初,君有高祖,臣有三杰;汉朝之中,你有一个轻兵器,我是邓禹和寇恂。汉末,王不是道士,臣是虎狼,如曹操。古往今来,没有他这种人!
8、单武功,刚而易折;单靠文化统治,软弱可欺;军民结合,刚柔并济,才能长治久安。
比如秦元所向披靡,但很快就烟消云散,两个宋文华达到巅峰,却屡遭外族欺凌。但是汉唐时期强调陶文的军事战略,延续了三四百年。那叫盛世,已经不在了。
9.保卫北方,发展南方。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条重要法律。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一直是我们防御的重点方向。从秦国为了抵御匈奴而修建的长城,到上世纪60年代中苏边境的百万雄兵,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我们防守的重点。同时,由于北方强敌的压力和南方良好的自然地理条件,我们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南移。在北方强敌暂时对我不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向南发展的趋势还在继续。历史没有被归为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它们之间的桥梁。结合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历史学家试图通过研究各种文字来回答与历史有关的问题,但不限于此。历史知识的原始材料可以分为三种:文字记录、口述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了解和研究,而文字记录往往被强调,因为它们一般记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导致了一个新的领域,史前史,也称为史前史,研究没有文字记录的时期。因为人物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不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决定的。为了便于研究,学者们根据人类过去的范围将人类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年代划分,按文化习俗划分,按不同的主题划分。这三种分类经常重叠,如“阿根廷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虽然历史研究倾向于关注一些特殊的地点、时代和主题,但历史学家也关心其他普通的内容。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历史变成了一个很普通的词,就是研究人类过去的一切事物,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广义历史。以前学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多了一样东西:对人类过去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