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发展历程
体育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运动”这个词出现的比较晚。因为在“运动”这个词出现之前,世界各国对运动的称呼都不一样。
在古希腊,游戏、摔跤和体操曾被列为教育内容。17 ~ 18世纪,西方教育中还加入了狩猎、游泳、爬山、跑步和跳跃,但没有统一的名称。在18结束的时候,德国人J.C.F .古茨·穆茨曾经将这些活动进行分类整合,统称为“体操”。19世纪,一方面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在欧美广为流传;另一方面,许多新的体育项目相继出现。在学校里,逐渐发展了更多的超出体操原有范围的运动项目,树立了“体育就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的新理念。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体操”和“运动”两个词并存,互相混杂,相当混乱。直到20世纪初,它们才逐渐在国际上被称为“运动”。
中国有着悠久的体育历史,但“体育”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和清末。当时中国大量留学生赴日留学,1901到1906以上。其中学体育的也不少。回国后,他们将“运动”一词引入中国。
在中国,“体育”一词最早出现在1904。谈到湖北幼儿园对幼儿的全面教育,上面写着:“保持健康旺盛,发展体育基地。”1905在《湖南梦阳学院教学简介》中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在其表层发展,音乐、歌曲在其内部发展。”
在中国,最早成立的体育团体是1906的“上海西商体育协会”。1907中国著名女革命家秋瑾也在绍兴创办了运动会。同年,“运动”一词开始出现在清朝的奏折中。辛亥革命后,逐渐使用“运动”一词。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儿》。他用“运动”这个词来描述对埃米尔进行身体保养、训练和训练等体育教育的过程。因为这本书对当时的教会教育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运动”一词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源于“教育”一词,其最早的含义是指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到19世纪,“体育”一词在世界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德国和瑞典的体操直到19世纪中叶才传入中国,随后清政府在“洋学堂”开设了“体操班”。1902左右,一些留日学生带着“运动”一词从日本过来。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篮球、田径、足球等纷纷出现在课堂上。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学校体育课不应该叫体操课,必须明确概念层面。1923《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体操”正式改为“体育课”。
从那以后,“体育”一词就成了标志学校体育的专用名词。
“运动”这个词在意义上也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传入中国时,指的是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是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的教育过程,与国际上对“体育”的理解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这一原始范畴,体育的概念也有了广义和狭义的解释。广义使用时,一般指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体育锻炼;狭义使用时,泛指体育。许多学者对“体育”的概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一致的解释是:“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以培养完美的社会公民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这种对体育的定义,既说明了体育的本质属性,指出了体育的归属范畴,又区别于其相邻或相似的社会现象。然而,体育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会发展。根据文物、建筑等史料证明,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开始开展体育运动。体操在中国古代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从为法老建造的纪念碑可以看出,游泳、钓鱼等运动在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已经发展起来,并确立了运动规则。埃及的其他运动包括标枪、跳高和摔跤。古波斯的体育运动包括伊朗传统武术、英雄体育,这些都与格斗技巧密切相关。同样起源于古波斯的运动包括马球和马枪比赛。
从古希腊开始就有大量的体育项目,古希腊军事文化和体育的发展相互影响。体育对古希腊人的深远影响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他们创立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该运动会每四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一个名叫奥林匹亚的小村庄举行一次。
自古代奥运会以来,体育运动的组织和相关规则不断得到加强。工业化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参与和观看观赏性体育运动。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增加了,传播变得更加普遍。随着大众传媒和全球联系的加强,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体育运动的专业化成为主流,体育运动更加大众化。体育迷通过广播、电视、网络追逐职业运动员,他们自己也参与业余体育运动,从中获得锻炼和娱乐。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从国家政策层面肯定了体育产业对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明确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体育产业开始向国家主导、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促进发展的模式转变。《指导意见》出台后,各地体育产业政策陆续出台。体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的设立和体育企业各项财税优惠政策的实施,将有效促进我国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
2011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体育产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该规划详细阐述了“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规划首次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量化指标。“十二五”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十二五”末,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0.7%,从业人员超过400万人。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之一。在国家政策、产业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体育产业将会呈现出巨大的增长。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具有高渗透性、交叉性和拉动性。体育产业是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北美、西欧和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位居全国十大产业之列。体育产业化的历史虽然不到100年,但发展速度远超其他产业,年增长率达20%,产值占GDP比重不到1%,比欧美发达国家低近10倍。在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下,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体育消费的升级以及《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相信我国体育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
数据显示,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尝试,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化进程取得了快速发展。2011体育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赞助总收入达到6543.8+0.227亿元。意大利超级杯吸引了近8万人来到“鸟巢”,仅门票收入就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