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的正规肉制品都来自食草动物?
是的,人是杂食动物,但毫无疑问,大多数人更爱吃肉。有趣的是,虽然人们爱吃肉,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吃肉。我们每天能看到的肉,大部分来自食草动物,比如猪、牛、羊、鸡等等。
虽然有些食肉动物会成为人类的大餐,比如狗肉或者蛇肉,但这些毕竟不是很常见的肉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些食肉动物的肉。那么,这种有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回去,会发现人类祖先并不是只吃食草动物,很多食肉动物也是我们祖先的常规食物。
比如曾经称霸一时的剑齿虎的灭绝,就和人类的捕杀有着密切的关系。说人类祖先经常吃食肉动物,不是简单的推测,而是有确切证据的。
在现代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挖掘出了许多超过一百万年的古代人类骨骼化石。在这些化石中,有些骨头上会布满斑点。生物学家认为这些斑点的原因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被称为维生素A过量。患此病最典型的原因是长期吃食肉动物的肝脏,但吃食草动物的肝脏不会诱发此病。
事实表明,人类祖先并不是只吃食草动物。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吃的肉来自食草动物呢?从科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是由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决定的。任何生物摄取食物的目的都是为了从中获取生存所必需的能量。然而,能量的传递并不是一个无损的过程。
简单来说,阳光是一种能量,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利用这种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通过吃植物来获取能量,也就是食草动物。但是食草动物通过吃植物获得的能量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是不一样的。
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衰减,比如一株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食草动物需要吃掉三到五株相同的植物才能获得。
食肉动物通过捕食食草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会进一步削弱能量。一只食草动物一生中需要捕食几只相同的食草动物才能获得食草动物所获得的能量。正是由于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食物链呈现出金字塔的样式。如果有太多的食肉动物生活在食物链的顶端,自然的能量供应可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人类对食草动物的消耗在能量获取上明显比食肉动物的消耗更有效率。
举个例子,人养一只羊需要一吨草,但如果要养一只食草动物去喂一只食肉动物,那么当食肉动物长到和羊一样重的时候,可能就要消耗十吨草,这显然是不划算的。
另一方面,食草动物比食肉动物容易养得多。在散养时代,人们只需要把食草动物赶到牧草丰富的地区,然后再带回来,但要养食肉动物就没那么容易了,食肉动物通常很凶猛,很难驯服。因此,人们逐渐养成了吃食草动物的习惯。其实不是人不能吃食肉动物,而是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