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泉州开元寺

记得唐代诗人杜牧曾在诗中写道:“南朝有寺四百八十座,多少塔烟雨。”可想而知当时的佛寺有多受欢迎。在中国著名的景点中,泉州有一座寺庙是从唐朝传下来的,已经有两年了。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历史。

开元寺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它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文物,也是福建省最大的佛教寺庙。大开元寺后殿,建于唐二年。它原名“莲花寺”,几经易名。唐朝二十六年,唐玄宗在赵霞建开元寺,改名。元代二十二年,120院落成为一禅寺,原名大开元万寿寺。

开元寺遗址原是黄守恭的桑园。相传“守梦僧欲将其地化为寺,曰:待桑树有莲花,无妨。再过几天,桑树要开莲花了,就成庙了。”因此,开元寺被命名为“桑莲法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是中国佛教重镇福建的骄傲。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紫云坪、山门(天王殿)、白厅、大雄宝殿、甘露谭洁、藏经阁。东翼有谭跃寺、全州佛教博物馆(弘毅大师纪念馆)、准提寺;在西翼,有疗养院,功德殿和水陆庙。两座石塔,镇国塔和仁寿塔,俗称东西塔,分别位于大雄宝殿前朝拜亭的东西两侧。

拜殿两侧的古榕树参天,大雄宝殿的雕刻技艺高超,尤其是梁槽间的24位飞天乐师,在中国古建筑中实属罕见。寺前平台上的七十二座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寺后廊上的两根古婆罗门蓝石柱,都是明代修寺时从被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庙中搬来的。大殿由近百根巨型海棠式石柱支撑,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塑像庄严肃穆,是汉代罕见的密宗体系。大雄宝殿后的甘露环形祭坛是中国现存的三大环形祭坛之一,祭坛周围有24个木雕在空中飞舞。

主厂房

天王殿

开元寺山门与天王庙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寺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有一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圣人”,是朱所书,大师所书。石柱上挂着一副木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幅对联是南宋大理学者朱和近代高僧大师题写的。天王殿两侧坐着的是密宗金刚和梵天王,按照佛教密宗的规定排列。他们怒目而视,挺胸抬头,神情十分凝重,与一般寺庙的四大金刚雕塑大相径庭。有人戏称他们为“哼哈二将”。

佛经存放处

藏经阁原是一座佛寺,由僧人刘建一于元二十二年所建。元明时期多次重修,民国十四年元英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结构二层亭子。楼下是和尚念经拜佛的佛寺,楼上藏有各种版本的经书3700余卷。

释迦牟尼殿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又称紫云殿,是开元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第二年,历经唐、南宋、元、明等朝代的数次劫难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明朝崇祯年间的遗迹。正殿宽九间,深六间,建筑面积1338平方米。它坐落在山顶上,有双重屋檐,高度为20米。重檐下的横匾上镌刻着“桑莲法界”二字。堂内有86根大石柱,支撑着梁式木架,称为“百柱堂”。寺内共有76座斗拱,分布在圆周圈和前槽,其中明、次、尖之间铺有两座,末端只有一座。桶上刻有二十四个“飞乐家”,雕刻精美,融合了佛家鸟语妙音、基督教天使、中国飞行曲造型。

甘露谭洁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后的甘露环坛,建在中轴线的第二级台阶上。甘露谭洁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末,重檐八角锥形屋顶,四周有回廊,占地645平方米。祭坛分五层,最高一层供奉明代卢舍那佛坐像的木雕。北京开元寺、戒台寺、杭州肇庆寺的甘露戒坛并称为中国三大戒檀香。

东塔

泉州开元寺是东方的“振国塔”。建于唐宪通六年。这座五层的木塔是由创始人文卓禅师建造的。几经破坏重建,由木改为砖。南宋宝卿三年,改为七级砖塔。如今石塔由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重建,高48。24米。

悉多

西面是仁寿塔,建于五代梁二年。原来是一座七级木塔,叫无量寿塔。北正四年,赐名“仁寿塔”,前后多次破坏重建,由砖改为砖。从宋绍鼎元年到嘉熙苑,由一位自证大师由砖改为石,比东塔早十年完工。这座石塔始建于南宋少定元年至嘉熙元年,高44米。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