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木雕的历史是怎样的?

明代的木雕艺术非常繁荣。中国的木雕艺术萌芽于先秦,发展于唐宋,发展于元明。除了佛像和寺庙的建筑装饰外,它还在住宅、祠堂、木雕家具和小圆雕的建筑装饰中得到发展。

山西襄汾小邓村发现的元代木雕人像是1306的作品,人物比例匀称,风格与太原晋祠的宋代彩塑相似。

工艺木雕在元明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以各种不同形状和技术的木雕小工具、小摆设和实用装置的形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主题是美化生活,装饰主题也面向生活。神仙故事、戏曲故事、吉祥图案成为主角,风格轻松,吉祥如意,造型宜人。

传世的木雕作品《鸳鸯暖手》是专门为展示和把玩而制作的。它是蓝色的,大小适中。造型雕成颈鸳鸯,很贴心,背上还带花。并肩离开。这种圆形雕塑最适合把玩,所以叫“暖手”。

明代是小件雕刻艺术的繁荣时期,珍品频频出现。这幅《鸳鸯暖手》只是其中之一,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构思奇妙、刀法精良、描写生动、适玩是这类工艺木雕的特点。

1417,苏州香山的手艺人蒯祥被叫去参加北京宫城建筑。据《香山小志人》记载,缅甸国王向明朝赠送了一块巨大的木头,皇帝决定用它作为正殿的门槛。一个木匠粗心大意,切割时锯短了一尺多(一米就是三尺)。木匠非常害怕,他不得不告诉快翔真相。蒯祥仔细看了看,自己动手,锯下了一尺多的木头。大家都很惊讶,他就告诉身边的木匠,在木头两端刻了两个龙头,边上镶嵌了一个大“珠”,用活动榫头装卸。这就是著名的“金刚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