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莲花湖公园的历史与人文

据《安庆通志》记载,“荷塘是康熙朝侍郎方的祖先。”高玲是方苞的字(1668-1749)。晚年名王茜,桐城人(今枞阳人),礼部右侍郎。方苞从小就很聪明。4岁时,他会写对联。5岁时,他就能背诵经典和句子。6岁随家人从六合迁居江宁故居,至今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庆参加科举。24岁进京,入国子监,与文交游,声名鹊起,被称为“江南第一”。方苞首创“易发”说,主张“道”“文”统一,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他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奎(曾任教于莲花湖南岸白鹤峰派)并称桐城派三祖。少年时,方苞曾在莲花湖种荷花观鱼并写诗。目前居住在湖边方家墩的都是方姓,但都是方的后代,属于“桂林方”。莲花湖几经易手,后来成为集体鱼湖。

在古代,莲花湖风景秀丽,鱼虾鲜美,景色宜人。清道光七年(1827)《桐城叙修县志》记载:“荷塘位于枞阳镇北,以子曰湖、龙井从事养鱼。明代诗人称之为鱼田。夏秋,河湖灌溉,石堤柳荫,池中倒影;冬天的时候,渔船上挂满了灯,蟑螂的声音相互呼应。鲜鳞满市,朱功也种了鱼。”彝族人云此湖:“盛产鲢鱼,异常肥美,列为贡品上品;夏天,莲池水面婀娜多姿,蔚为壮观。尤其是夜晚,灯火通明,高耸入云的建筑倒映在湖中央,宛如海市蜃楼,宛若仙境。“阿清诗人王拙曾写过一首名为《十五夜观荷塘灯》的诗,赞美道:“琼枝火树,夜寒,照碧崖碧水。五色绿花开墟,万花聚鳌山。风生锦,仙吹月思念玉环。无飞桥尘劫,星虹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