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是谁发现并开发的?
庐山简介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的山。她位于江西省北部,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邻鄱阳湖,南接南昌王腾亭,西接京九大通脉,北靠长江。大江、大湖、大山融为一体,壮阔险峻,刚柔并济,形成了举世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立体自然山水画。历史造就这座山,文化孕育这座山,名人热爱这座山,世人赞美这座山。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浓缩了庐山无与伦比的丰富内涵,使它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在教育、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都享有盛名。从司马迁的“南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多位文学巨匠游览庐山而建立文化名山,留下诗词歌赋4000多首;从慧远创立托林寺,创立“净土法”,到形成集佛教、道教、上帝、基督教、伊斯兰教于一体的宗教圣地;从朱重建白鹿洞书院到推行“理学”到建造教育丰碑;从“借名山避世”的隐居,到上世纪初世界25国风格的庐山别墅建设;从胡先苏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理论的创立;从上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其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耀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光辉,充分展示了其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喜爱和世界的认可。她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一批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第一批中国4A级旅游区、第一批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卫生山、国家安全山、中国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景观、中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
庐山是地垒式断块山,外有险,内有美。有河流、湖泊、斜坡、山峰和其他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以来以庐山命名的山峰有171座。有26座小山,20条沟谷,16个洞穴,22块奇石散落在群峰之间。急流瀑布众多,其中瀑布22处,溪流18,湖泊14。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155米。庐山奇特壮丽的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欣赏价值。
庐山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多种,鸟类170多种,哺乳动物37种。山下的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世界上白鹤群最多的“鹤王国”,被誉为中国“万里第二长城”。
庐山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临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1917mm,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7-9月年平均气温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地理位置
庐山,中国名山,位于东经115度52分~ 116度08分北纬29度26分~ 29度41分。位于江西省北部,靠近九江市南端。可以说,一山飞,倾,俯万里长江,正对千顷阔湖,风光旖旎,景色秀丽。夹在长江、庐山、鄱阳湖之间的区域,会形成江面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的景象。所以古人说“庐山是一片广阔的江湖”,说得恰到好处。也正因为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自然山水画。
庐山是一个从地面升起的孤立的山系。它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开始沉积在浅海底,经“吕梁运动”慢慢升出水面并被锉平,再下沉淹没汪洋海水并受到洗礼,直至白垩纪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浪重新浮出水面,断块不断抬升,塑造了山体的骨架, 被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然后被更剧烈的冰川侵蚀。
庐山的地形从东向西延伸,从北向南收缩,像枇杷叶。东临高龙,西临赛阳,南临黄龙山麓,北靠莲花。长约29公里,宽15公里,周边面积300平方公里。因为庐山地处亚热带,土壤湿润肥沃,气候湿润,有利于各种植物的发育。因此,在这300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多种,鸟类170多种,哺乳动物37种。。一般来说,有亚热带竹林、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一般灌木和混交林,夹杂着野花和杂草。形成竹木葱郁,花草芬芳,郁郁葱葱,一个好的植物聚集地之所以成为度假村,也离不开植被的成就。如此葱郁的林竹栽培,不愧为淡雅碧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