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南指的是现在的哪里?
狭义上就是现在长江流域下游南岸的浙江、苏南、上海。广义上还包括江西北部和安徽南部,长江以南。
又名吴越、江东、江左。江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杭州、南京等古都,也有苏州、绍兴、宁波、无锡、惠州等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是东亚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群和经济中心,数次庇护中华文明。江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与关中、河洛遥相呼应,对中国和东亚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就已经有了江南的说法。《吴越春秋》:“周元王派人去勾践,命他去江南”。
《尔雅·迪什第九章》写道:“江南称扬州。”《江南》在秦汉以前的古书中属于扬州。
扩展数据:
一、历史上的江南
《尔雅·迪什第九章》写道:“江南称扬州。”“江南”是指秦汉以前写的古书中的淮南,即开始指江苏、上海、安徽淮河以南的部分、浙江和福建的全部、江西和广东的部分。
先秦时期关于江南还有其他说法。《史记·秦本纪》也载:“秦三十年,蜀守若楚,取吴郡,江南为黔中郡。”这里的江南是指整个湖南和鄂南部分地区。钱大昕认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江东父老怜我”中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
王莽改一道郡为江南郡时,就是今天湖北的宜都。《后汉书·刘表传》记载“江南贼盛...只有江夏贼张庄、陈佐据襄阳城拥兵,表令岳、庞吉比降。江南西平。”
江南道建立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江南路的范围完全在长江以南。后来在唐玄宗二十一年(733年)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贵州中路,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后来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名。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划的演变:
唐朝以后,江南一词包括了江南和长江沿岸的广大地区,包括荆州(湖北东南部和湖南)和扬州(江西、安徽南部、福建、江苏南部、上海和浙江,不是今天的扬州)。
唐代建立江南西路(鄂东南、湘赣、皖南)和江南东路(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宋代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湖北东南部)、江南东路(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部分地区)。
南直隶于明朝建立,清初改称江南省,1667年分为江苏省(含上海)和安徽省。但江南省不仅包括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还包括江苏、安徽以北的大片地区。
清代设立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包括江南省和江西省,东部为江南省(今江苏、上海、安徽)。
二,文化江南
文化江南是江南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地域文化中,江南文化往往与吴越文化高度相关。泰伯在江南(无锡)所建的“吴国古都梅里”被认为是吴文化的源头。
最早建都于无锡梅村,春秋时迁至姑苏市(今苏州)。之后,吴文化与越文化、楚文化交融。汉末东吴都城金陵(南京),覆盖了吴、楚、越的广大地区。南朝时期,中华文化兴盛,江南文化扬名海外,佛教文化大放异彩。
东晋南朝(宋、齐、梁、陈)时期,以古吴语为基础的建康(南京)语言成为中国汉语的源头,向东传到日本成为吴音。江南文化也在变化。比如苏州也叫武都,建业(南京)是东吴的首都,金陵(南京)也叫吴京。后来,吴恙政权仍然把南京作为它的首都。
吴栋六朝至隋唐时期,江东士族在文化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历史贡献,对江南文化教育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江南文化对整个中国文化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南北朝至隋唐以来,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江南常被视为古代中原的继承者地区,南京常被视为中国正朔的象征城市。江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在汉语语音方面,晋代门阀迁至关彝杜南,中原雅音南播,金陵雅音在建康与中古吴音结合,成为南北朝分裂后隋唐时期与洛阳夏夜音一起修复雅音、建立共同语的两大基地。元朝被推翻、明朝建立时,以南京音为基础建立了官方汉语标准音,对汉语普通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家的大头因为宋廷的南迁而一分为二,北部位于曲阜,南部孔子迁到了江南的曲周。民国时期,“盛宴公”改名为“拜官”,中央政府在曲阜任命“拜大成圣人官”,在曲周任命“拜南宗大成圣人官”,也显示了江南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作用。
江南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很多地方都有“邹鲁”的美誉,如“江南邹鲁”、“东南邹鲁”、“海边邹鲁”。江南藏书家多,图书馆多,书香世家也多。江南以其文学、绘画、音乐和戏曲的繁荣而闻名。江南具有地域特色的剧种有昆曲、越剧、黄梅戏等。
许多文人都与江南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郭璞、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罗、王昌龄、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李煜、柳永、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陆游、唐伯虎等人。
江南地区学术发达,科技发达,涌现出朱、陆九渊、王阳明、黄宗羲等思想家和哲学家。、李贽、顾、王夫之等许多杰出的科技人物,如祖冲之、葛洪、陶弘景、沈括、毕升、杨辉、宋、徐霞客、方以智、黄律庄等人。
江南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造就了许多著名的江南景观,如南京的秦淮河、夫子庙、钟山、玄武湖、莫愁湖,苏州的拙政园、沧浪亭,杭州的西湖、雷峰塔,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瘦西湖,无锡的圆头渚。
江南的物产,苏州的刺绣,扬州的玉器,南京的织锦,宜兴的陶器,景德镇的瓷器,宣州的宣纸,惠州的徽墨和佘艳,扬州的漆器,杭州的西湖龙井,苏州的碧螺春,惠州的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和太平猴魁等,都是世界闻名的。
江南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也很有名,崇尚“早上包水,晚上包水”的高雅生活[3]。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被选为新中国第一次国宴。苏邦菜、杨邦菜、杭帮菜和本帮菜也是经典的江南菜系。
名菜有:糖醋桂鱼、芙蓉鸡片、盐水鸭、清蒸桂鱼、蟹粉狮子头、水煮干丝、三件套鸭、水晶肴肉、软皮长鱼、开阳普菜、司文豆腐、蟹黄汤包、蜜汁火烧配方、松鼠桂鱼、螺蛳虾、白拼盘等。
第三,江南经济
秦汉六朝时期,江南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唐代中期,经济重心由中原向南方转移,到北宋中期,江南经济已成为全国经济中最重要的核心地位。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炎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指长江入海形成的冲击扇平原形成的江浙沪周边经济带,被称为“长三角经济圈”。民国大陆时期,江浙皖三省和上海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位于长江以南东部的十多个城市被称为“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并列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一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