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Phone总有“真”的味道?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当我们说某物很便宜时,我们所说的“便宜”是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当我们说一个东西“便宜”时,我们都有一个假设的对比对象,就像我们说一个人漂亮时,这个“漂亮”是相对于“不漂亮”而言的。那么当我们说一个东西便宜的时候,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1,同样的东西有两个价格,我们称较低的价格便宜;2.同样的价格,我们称质量好的更便宜。

那么为什么我说iPhone是一款很便宜的手机呢?这里暂且不谈iOS系统的使用体验差异,只关注物理上的差异。先说结论:规模效应导致制造同样的“iPhone”,苹果是卖得最便宜的。

先普及一些基本的“常识”。从单品来看,iPhone的销量和其他手机不可同日而语。百度看iPhone销量:

“2013年,iPhone销量为65438+5026万,2014年,为65438+6922万,2015年,为23122万,2016年,为265438。2017年有21676万台。至于2018,预计销量不会超过2亿部(截至10年6月,今年iPhone整体销量为140万部)。粗略地说,在过去的11年里,苹果已经卖出了超过15亿部iPhone。”

“苹果iPhone6/6 Plus(2014)全球销量2.5亿部”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iPhone销量基本是指基本款和plus款的销量。可以看到,每部iPhone的销量基本都在6543.8+0亿左右。考虑到基本款和plus款在外观、功能、原材料上高度一致,基本可以认为是同一款手机。

简而言之,基本上,iPhone的成本在销量占比中应该是最低的。

这意味着如果其他任何品牌用和iPhone一样的材质做同样的手机,他们的价格都会比iPhone贵。反过来,如果小米做这个手机,用iPhone的材料,同样的价格卖,小米肯定是亏本的。为什么?因为如果雷军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价格卖iPhone,他肯定会立马做出这样的手机。

总结一下:如果其他厂商做和iPhone一样的手机,只会卖的比iPhone贵;任何安卓厂商卖的都和iPhone一样贵,所以质量(这里只指材料和做工,暂时不考虑软件)肯定不如iPhone。

所以iPhone是其销售价格中最便宜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