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起源

黄河以北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以南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格格雅山北麓的卡日曲,以西发源于星苏海西部的月古宗乐曲。

呈“几”字形,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我国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因此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然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中国人称之为“母亲河”。每年产生16亿吨泥沙,其中12亿吨流入大海,其余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扩展数据:

冬季受西北风影响,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最低气温一般在0℃以下。黄河的许多河段在冬天会结冰。每年初春开河时,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及下游花园口至黄河人海口一带,常形成凌汛,称为凌汛。

这两段黄河的共同特点是:河流坡度平缓,流速较小,河流流向由低纬向高纬,纬度差异较大;气温乍暖还寒,冰冻的河流追根溯源,解冻的河流自上而下。

上游解冻开河时,下游往往还处于截流状态。由于排水不畅,上游排出的冰水容易形成冰坝、冰塞,堵塞河道,导致上游水位急剧上涨,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决口。

凌汛的大小与河道的库容和河中的冰量有关,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凌汛洪峰流量沿途增大,与黄河下游夏秋汛洪峰流量沿途减小的情况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开河时,由于前期沿河蓄水量的快速释放,流量逐渐聚集增大,导致灵峰沿河流量不断增大。

如1972凌汛期间,黄河下游孙口站凌峰流量仅为627立方米每秒,洛口站迅速增至1270立方米每秒,利津站增至2230立方米每秒。

二是流量不大,水位很高。由于河流排水不畅或冰坝堵塞,河流上游水位迅速上涨。比如下面的利津站,灵峰的流量只有1.960立方米每秒,但水位却达到1.31米,比1.958的汛期1.04立方米每秒的水位高出1.55米。

黄河变黄是因为人们长期破坏森林,使得许多草原和林地变成了沙漠。这样一来,厚厚的黄土全部裸露出来,黄土非常松散。经过雨水和河水的长时间冲刷,泥沙被流水带入黄河,黄河的水被染成了黄色。可以说,这是古代狩猎文明发展到农耕文明所付出的代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