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各种笔中,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一类。传统毛笔不仅是古人必备的学习工具,而且在表现中国书画的特殊魅力方面有着独特的力量。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离不开毛笔的使用。

刷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陕西临潼寨村发掘了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古墓。出土文物中有凹砚、杵、染料、陶杯等。从彩陶的装饰图案中,可以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证明五六千年前就有毛笔或类似毛笔的笔。商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笔的象形文字,看起来就像手里拿着一支笔。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和河南信阳长泰关分别出土了竹刷子,是发现最早的刷子。

相传战国末期,秦国大将蒙恬镇守北方时,看到匈奴以兽毛作画,同时前方形势危急,便将篆刻竹简改为用绢卷书写军事信息。所以后世制笔业以蒙恬为祖,说蒙恬的妻子卜香莲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奉为笔皇后。在先秦时期,毛笔有许多名称,如“于”、“于”、“赋”,统称为“笔”。

汉代经济文化大发展,纸的发明促进了毛笔的进一步完善,使毛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毛笔最早的发展是创造了在笔杆上刻字镶嵌的装饰技术。如甘肃武威磨子子两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刻有“白马作”和“石”的毛笔;二是出现了专门研究毛笔制作的著作,如东汉蔡邕的《富弼》,这是我国书写史上第一部专论毛笔的选材、制作和作用的专著,结束了汉代以前没有文字评论的历史;第三,还有一种特殊形式的“白笔”。汉代官员为了方便玩物,往往把毛笔的尾部削尖,放在头发或帽子里备用。祭祀者经常在头上放一支笔以示敬意。墓主人头部左侧出土了“白马文”毛笔。

魏晋书法风格不再时尚,笔筒也逐渐变短。三国时,魏国有个叫的人,名叫钟繇,是(今陕西安)人。他文才兼擅写词,以笔墨著称。当时,他的笔叫单薇笔,他写了一卷《笔经》。在《齐·姚敏书》中,贾思勰详细介绍了单薇的制笔方法:“先用铁梳兔毛、羊毛,除去其污秽毛,用梳掌全部拍整齐,发梢末端拍平,使之全部拉平,羊毛缩至兔毛底部,再卷平使之极圆,以致全毛皆痛。”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单薇的制笔方法,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制笔的过程和特点。

在金代,安徽宣州的兔毛制成的紫色毛笔以其锋利的笔尖而闻名。宣州陈的笔受到王羲之等人的推崇。

唐代的笔以兔毛为主,多出自宣州。材料经过精心挑选,质量上乘。它们受到政府和皇室的高度重视,每年都成为皇帝的“贡品”。目前日本奈良正仓医院有中国的唐笔,如斑竹管、镶象牙斑竹管、满管象牙、蓝管等。这说明唐代的笔是五彩缤纷的,精美绝伦的。

宋代的制笔技术一改金代以前的陈旧风格,逐渐趋向虚化和散化。那时有许多著名的制笔商。诸葛高,安徽宣城人。书法家苏轼曾说:“诸葛若有气,别人和文人会觉得形似而无法。反而不如常规写作。比如你研究杜甫的诗,你会发现它很俗。”

元代以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繁荣。中国毛笔进入了第二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湖笔时期。其中尤以杨浩笔最为著名,深受士林喜爱和朝廷赏识。此时,湖西笔已与徐安毕齐名,甚至超过了徐安毕,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画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的虎皮,祖籍浙江湖州市善琏镇。在古代,善琏属于湖州府,所以这里出产的毛笔被称为湖笔,善琏也被称为“笔都”。当时,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并称为“文房四宝”,出现了冯英可、、吴声、、陆臻、、沈秀荣、潘等制笔大师。

明末清初,善琏湖笔逐渐流传到国外,善琏人在各地开了一批名笔店,如北京的顾、何连卿,上海的周虎臣、、李定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等。明清时期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不言而喻,它被皇室和政府用来制作精致华丽的钢笔。就连民间使用的毛笔也非常注重装饰和美观。当时用作笔筒的材料有竹、玉、雕漆、象牙、瓷器、珐琅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程度。作为一种工具,刷子的生产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