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世界建筑博览会中外滩的建筑风格和历史。
分析:
外滩1号亚洲大厦,以前叫麦克伯恩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主要是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使用。
位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入口处的亚洲大厦,被誉为“外滩第一楼”。建于1913。原来7层,后来加了1层。外观不拘一格,立面巴洛克,立柱以Onek风格为主,底部拱圈为石材,外墙为石砖。整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滩3号上海总会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1由英国华侨在上海创办,后为英国总会所用,亦称上海总会,亦称上海会。1910 1,原址新建了一座大楼,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
新建筑是水平直线的三段式处理。二至三层中间增加六个Onek爱大写,增加了整个建筑的立体感。建筑南北对称,顶部设置巴洛克风亭。窗户形状多样,细节雕刻精美。大楼内部装修由日本建筑师设计,装饰华丽。34米长的酒吧用黑白大理石装饰,这在当时很有名。建筑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外滩4号的受益楼以前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尤宁楼,现在由新加波童嘉私人投资有限公司使用
1922,旧房拆了又盖了新楼。它是上海第一座钢框架建筑。据说钢架是从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定做的。建筑高六层,立面模仿文艺复兴风格,外部装饰为巴洛克风格,大门两侧为Onek风格的细长立柱,外墙覆盖花岗岩。整个建筑有一个大开间和很高的楼层。
外滩5号日新大厦,又称海事大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单位为华夏银行上海分行。
1921日清洋行在中山东路5号新建一栋楼,建于1925。它由英国商业公司德和洋行设计,有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表面上看,该建筑的基本结构与上海其他近代建筑并无太大区别,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式建筑的特点。
外滩6号中国商业银行大厦,又名方圆大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雇主为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
这栋建筑曾经是一栋三层砖木结构的房子,具有东印度建筑风格。1906,旧楼拆除,新楼建成。它是由英国商人莫里森洋行设计的,是假的四层砖木结构。这座建筑的外观是英国哥特式建筑风格。装饰有欧洲宗教建筑的色彩,镶嵌着蓝红砖,许多细长的柱子勾着墙壁。后来因为维修时墙面刷了水泥,除了框架,原来的样子已经不存在了。大门入口处有一个罗马柱廊。底层和二层为落地长窗,券形窗框,肩部对称。上面一层是斜屋顶,有一排尖窗。四楼南侧是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利。
外滩电报大楼7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泰国盘古银行使用。
外滩中山东一路7号楼原属于启昌洋行。被中海商人买下后,由电报总局使用,故称“电报大楼”。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有五层砖石结构。用变化多端的古典立柱装饰二楼到四楼的窗框,使建筑立面充满变化和立体感。同时顶楼两侧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使整个建筑颇具艺术感。外滩的建筑中,电报大楼虽然不大,但建筑特色独特。
外滩9号启昌洋行大楼,又称港监大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使用者为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
1901年,招商局对其昌洋行旧楼进行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设计,为新古典主义建筑,三层砖木结构。东以外滩为主要立面,以正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有两扇罗马拱券形落地窗,二、三层有内阳台,由古典立柱支撑。楼内木质楼梯扶手上有雕刻,栏杆也很精致。
外滩12号汇丰银行大厦又称汇丰大厦、市政府大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经是上海人的座位,现在是浦发银行在用。
外滩建筑群中最显眼的建筑建于1925。形状接近正方形,有5层楼高。中间隆起的建筑是7层,上面是半球形屋顶。钢架结构,外观是经典的砖石结构,内部处理采用古典形式,如Onek式柱廊和沉箱吊顶。内部装修精美,大厅里的柱子、护墙、地板都铺着大理石,不仅配有暖气,还有当时最先进的空调设备。
外滩13号海关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上海海关使用。
建于1927。建筑风格是欧洲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折中。分为东西两部分。东沿外滩7层楼高,用金山石建造。向西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有5层楼高,二层用红机砖砌成。外滩沿线的大门前,有一座希腊多利安式柱廊,入口是大厅,有复杂的石膏花饰和脚石,平顶上镶嵌着黄金和彩色马赛克。最高点是钟楼。
外滩14号交通银行大楼,又称上海市总工会大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雇主为上海市总工会。
交通银行新楼1948 10 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的最后一栋楼。由宏达洋行设计,主楼6层,中间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用垂直线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门框贴黑色大理石,其余墙面刷白水泥。大门原本是旋转门,入口是彩色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边靠墙有圆形自动扶梯。自动扶梯用大理石做台阶,用铜做栏杆。通过扶梯上到二楼平台,经过四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子支撑着。楼内有仓库,发电机,空调,2部奥的斯电梯。整个建筑的室内设计强调实用性。
外滩15号华鄂道生银行大厦,又名华生大厦、央行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上海外汇交易中心使用。
1902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祥茂基建筑厂施工。外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复古建筑风格。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砂垫层而非打桩。外墙镶嵌琉璃瓦和花岗岩,大门周围有四个券窗。立面的2层和3层习惯了6根爱Onek的柱子,3层的屋檐和柱子顶端装饰着欧洲神话人物的雕塑。进入正门,一台对称的汉白玉扶梯直通二楼营业厅。大厅中央高达三层楼,天花板是彩色玻璃,室外的阳光可以透过它照进大厅。二楼和三楼周围有精致典雅的彩色玻璃回廊,营业厅内走廊沿线的墙上有雕刻精美的浮雕。
外滩16号台湾银行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招商银行使用。
建于1924。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具有现代日本西式风格的建筑,同时吸收了各国建筑的优点,成为各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
外滩17号紫林大厦,又名桂林大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使用。
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建筑总高度10层,三级立面。底部立面用拉丝花岗岩覆盖,正门两侧有一扇罗马拱门券的长窗。中央立面有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了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用古典圆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装饰,为单调的平面增添了一丝活泼;外立面上段两侧有券窗,中间树上有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有八尊裸体人物雕塑,后来被水泥封住了。顶部的南北两侧都有塔楼。紫林大厦是现代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成功结合。
麦格理银行大厦,外滩18号,又名春江大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1923。文艺复兴折衷主义建筑,底部以花岗岩为饰面,显得对称和谐,给人以资本雄厚的感觉。二楼外墙处理简单,有巴洛克式粗柱支撑,层次多样。
外滩19号钟会饭店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单位为和平饭店南楼。
1906,旧楼拆除,新楼建成。它是由向太一家外国公司的工程师石高塔设计的。六层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具有文艺复兴外观的建筑风格。外墙为白水砖,以红水砖为腰线。门窗有弧拱和平拱。大门是一扇旋转门。屋顶有一个花园,花园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巴洛克式的亭子。夏秋两季可以坐在东侧的亭子里看黄浦江潮。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在这座豪华的酒店里庆祝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22号沙浔楼,现为和平饭店北楼所用。
建于1929,由共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第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学校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该建筑高10层,部分区域13层,地下一层,从地面到顶部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竖线为主,腰线和檐口处有雕纹。除了九楼和外墙顶部贴泰山石砖外,其他楼层全部贴花岗岩。
外滩23号中国银行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建于1937,是外滩(中山东一路)唯一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建筑,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东西两栋楼,西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楼为主楼,层高15层,地下室2层,钢框架结构***17层。采用中国民族风格的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和窗格均采用中国民族特色处理。每层楼两边都有镂空图案。中国银行大厦是一座将现代西方建筑与传统中国建筑相结合的成功建筑。
外滩24号横滨郑锦银行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使用单位: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
建于1924。建筑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日式西式建筑。原来是日本横滨的正津银行。底石贴面,横线清晰,给人一种清晰轻盈的感觉。二楼和五楼之间巨大的古典石柱,给建筑增添了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
外滩27号怡和大厦,又称外贸大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雇主为上海市外贸局。
成立于1920,完成于1922,165438+10月,由马海洋行设计。外观为英伦复古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5层高(1983增加2层)。建筑平面内凹,西凹,东立面为三段式。1和2层为一个区段。门和长窗是罗马拱门的形状。外墙饰面用大块拉丝花岗岩,用光滑的石头铺大门的台阶。门的两侧安装了一对壁灯。三至五层为第二段,有四根巨大的科林斯柱作为装饰和支撑,柱间有阳台和石栏杆。第三段在5层以上,顶部有宽大的飞檐,顶部有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有石屏,靠近石屏的穹顶,穹顶中央插着旗杆。
外滩28号的绿邮船楼,又称广播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上海广播电视集团使用。
建于1920。一般是现代复古建筑,大门和侧门设计成罗马拱门,两侧是花岗岩古典圆柱;从地面到二楼的外墙都用花岗岩覆盖,营造出一种厚重古典的意境。外滩附近的屋顶上设计了一个屋顶亭,形似远洋轮船上的瞭望塔。这样的设计让这座建筑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仿生建筑。
东方汇理大厦,外滩29号,又名东方大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建于1914,由英国商人和外国公司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一座典型的法国古典建筑中,入口拱门上方有一卷破碎的山花,透露着法国巴洛克式的设计方法。中间部分是一个爱奥尼亚巨柱,三段式处理很明显。
外滩33号英国领事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1849,重建于1852,毁于1870大火。现在的建筑建于1873。具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主楼高两层,整个建筑平面呈方形,顶层采用中国蝴蝶瓷砖。为了使底层有良好的通风,桥台较高,立面上门窗较多,多采用圆拱和平拱。
苏州北路20号百老汇府,又名上海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雇主是上海大厦酒店。
建于1934,共22层,高88米。早期现代主义风格的八字户型结构,外部处理和内部装饰简洁明了,外观富丽堂皇。现在是三星级酒店。该建筑曾是北外滩的制高点,其18层的宽敞观景平台是鸟瞰外滩的好地方。
外白渡桥北黄浦路15号日茶酒店
建于1910年。外观是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形式。该建筑有五层楼高,是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五楼窗户旁有大型弧形拱门,三四楼部分装饰Onek式大柱头。窗户增大了两毫米,有的采用弧形拱和平拱。整个建筑凹凸面多,纵深深,室内光线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