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超感官知觉

超感官知觉

指不借助已知感觉系统的感知,属于心理学的一种现象。超感知觉包括:①思想传递,即人与人之间远距离的思想交流。(2)特殊知觉,包括远视,是指看到正常视觉范围以外的事物和被透视封闭或遮挡的物体;用听觉器官看;感知颜色等。带着皮肤。这种现象在中国被称为身体特异功能。(3)预感是指对未来事物的预感知。

超感知觉现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报道。但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也只是近百年的事情。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J.B. Rein在杜克大学建立了一个心理实验室,进行超感官知觉的研究。他让参与者猜扑克牌,一般是25张5个符号的牌,应该有1/5的几率。在思维转移实验中,被试是“发送者”,被试是“接收者”。考官关注每张卡片,让受试者猜。在透视实验中,让被试看着卡片的背面猜。在英国,一个据说有超感官知觉能力的人,连续实验五年,思维转移实验平均猜6.8次,倾向于肯定思维转移的可能性。透视实验平均猜测4.9次,不能证明透视的存在。反对者认为,洗牌方式影响实验结果。另外,在莱茵的实验中,随着实验条件控制的加强,成功的可能性更小。

超感官知觉现象有两种解释:①心理学中的阈下知觉研究证明,人可以感知无意识的刺激。让受试者看着一个半透明的屏幕,从屏幕后面用幻灯片投射出一个非常弱的扑克牌图像。虽然被试看不到,但他们可以有很高的猜测准确率。可见,无意识的阈下刺激也会引起感知。有人用这个实验结果来说明超感官知觉现象。甚至一些极其微弱的刺激也能提供线索,使感性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一致。有的算命先生可以根据算命先生的对话和表情,再通过双关语的问答法,对算命先生的人生经历略知一二。②在结果只有微小差异的心理学实验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往往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实验说明,在超感知觉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是很重要的。应采用双盲实验方法,发送方绝对不可能以任何可能的方式通过正常的感觉通道向接收方传递信息。

因为超感知觉往往经不起严格的科学审查,超感知觉或特殊功能的表演者一般不允许控制实验条件,如透视实验不允许蒙住表演者的眼睛;而且超感知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时有正面结果,有时表现失败。这样的结果一般不能重复。在任何科学领域,不能被其他实验室或其他人重复的结果不能被认为是既定事实。由于这些原因,人们不能确定超感官知觉是一个确凿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