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屡遭拒绝的《万历十五年》在中国却意外走红?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非常巧妙的语言形式和看似平淡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帝制王朝由盛而衰的画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整本书更加真实,淡然勾勒的人生困境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

作者在这本书里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两千年来,中国以道德取代法制,这是明朝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思想一直主导着整本书。书中详细描述了万历皇帝虽然是一国之君,但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要服从当时的政治制度。例如,在选择候选人的问题上,他在与他的部长们斗争了几十年后终于让步了。这种臣服表面上是对大臣们,实际上是对体制。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里,所有的人物,无论社会地位如何,经过风风雨雨,都没有好的结局。他们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是,他们对家和国家的感情在黑暗时代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

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作者展现了深厚的历史素养和远见卓识,真实而大胆地评论了明朝的历史,正视了万历十五年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在这本历史书里,他赋予了历史真实生动的一面。历史的天空下不仅存在着光影,更重要的是,它给了人们遐想和回味的空间。读《万历十五年》给了我们很多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