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大柳树巷现在在哪里?
地铁65438线+0南延线→ 34路
全程约50分钟/12.4 km。
南京站步行70米到南京站。
乘坐地铁1号线南延线(中国药科大学方向)(或地铁1号线(奥体中心方向))在珠江路站(3号出口)下车。
10米步行至珠江路北站。
在11站乘坐34路公交车到石门坎(五洲家装广场)下车。
110米步行至石门坎。
1983年秋,云南省弥勒县给南京有关部门写信,称那里有多名汉族同胞自称祖上是从南京柳树湾迁来的,恳请帮助寻找柳树湾。南京有关专家反复查阅解放前后的各种史书,并没有“高石坎”这个地名,但现在在城东南有一个叫“石门坎”的地方。石头门槛是高石头门槛吗?如果是这样,柳树湾应该就在附近。专家们一方面继续查阅史料,一方面到明故宫参观石门坎。后来在明朝紫禁城的遗址上,我看到了一块立在明朝万历四十年九月初的大石碑。这块石碑上的铭文帮助专家解决了这个问题。碑文写着:
“疏通沟渠很重要。除了十三门里的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洪武港口口(往东),从河口口,下到北东城北军马门头的北标营,西有柳树湾、王官庙、太源等地的沟渠交叉。从来不让流下来,所以即使疏通了,水还是没有。”
从这个铭文来看,说明柳树湾这个地名在明代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明故宫附近。于是,专家们又查了一遍《明故宫十图》,上面标注着“东城兵马司”和“太医院”。碑文与第一幅宫城地图对比,显示柳树湾的位置原来在东城的兵马司与帝国医院之间,离现在的石门坎(建城后被城墙隔开)不远。至此,我明白了,“高石坎”应该就是今天的“石门坎”,柳树湾就在今天的城市东南角。
金陵旅游网的另一篇文章提到,在南京举行的一次学术论坛上,南京史学界的人说,明故宫博物院的遗址里有一块石碑,立于万历四十年(1612),碑文中记载了柳树湾这个地名,也就是说柳树湾这个地名在明代确实存在。根据南京的水路资料和明英天府城内广场地图,刘舒湾应该在标英、太极院、大中桥一带,具体位置在当年的太极院上游,东城的兵马司之下,也就是今天南京的兰琪街、御道街一带。云南老祖宗传下来的“高石坎”,其实是一种口误,现在叫“石门坎”。
关于今天生活在云南的汉族是从哪里来的,有很多文章: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大将傅友德、蓝玉、慕英率领30万大军从南京打到云南。平定云南后,朱元璋非常欣赏慕英,看了他的巨大贡献,于是派慕英留在云南镇守疆土。为了巩固疆域,促进云南的发展,穆英在洪武十五年前后亲自回到南京,在南京招募工匠,并亲自到云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慕英带来的明军和工匠中,有的官兵带着家眷,有的则与云南当地人通婚。从此,他们开垦土地,生儿育女,生活在云南。
其次,由于柳树湾靠近明故宫东南,属于皇城禁地。因此,驻扎在这一带的军队和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就成了朱元璋的忧虑。还有一些官员、商人和犯了罪或被迫加罪的人,都被发配到云南这块不毛之地。这样,居住在柳树湾的居民自然成为移民的主要对象。
事实上,弥勒人在云南已经走过了38万多平方公里。只要问云南汉族是哪里人,大部分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南京应天府高石坎柳树湾”。至于云南汉族人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传说,虽然历史学家没有具体的说法和定义,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祖籍关系上看,生活在云南省的汉族人大多来自古代吴越,即今天的江浙地区。因为云南汉族和南京人在风俗习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一点可以证明。甚至弥勒县汉人的煮饭炉,在燃烧的力量和装饰的花纹上,都和今天南京郊区农民的相似。
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是云南人说不完的话题,是云南人心中的牵挂,是云南人寻根的情结。
如今,柳树湾(现石门坎)的高石坎,已经在南京的繁华闹市。据说每年都有很多云南人去南京寻根。很多云南人从小就熟悉“南京”这个词,见到南京人自然有一种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