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推动国家和社会逐渐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首先要明白“国家与社会分道扬镳”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是历史学家王在《中国通史》中提出的:春秋时期,国家与社会逐渐分道扬镳。分道扬镳的前一部分是封建秩序和宗法制度的分离,后一部分是建立帝制,最后是统一的帝国。

也就是说,宗法制逐渐衰落,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成为独立的国家。

这种局面的形成,归根结底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

2.根本原因:以铁制农具和耕田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随着牛耕技术的发展进步,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逐渐瓦解,出现了私有田地。春秋末期,鲁国实行亩初税,承认私田所有者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崩溃。

②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是相互排斥的。井田制的崩溃和大量私田的出现,导致封建经济超越奴隶经济,使分封制失去了经济基础。分封制的崩溃也导致了宗法制度的衰落。

所以到了春秋时期,国家和社会逐渐分道扬镳。分析表明,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社会经济基础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