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的名胜古迹
初唐时,陇西村民第一次整修观音寺时,在寺周围种了九棵槐树,如今寺前仍有一棵,距今已有1388年。这种植物的树干直径为1.2米,高约5米。因为腹部几百年来一直是空的,呈圆柱形,牙冠一直难以成型。但每到春天,顶部周围的树皮依然顽强地长出新枝。两年前,汤怀长出了一棵小柏树,形成了“古怀抱柏”的奇观。观音阁位于巴豆中部以西的格子前村,始建日期不详。起初,四根柱子竖立在高高的平台上,覆盖着绿色的瓷砖,这被称为亭。观音阁因观音阁内塑有观音大师而得名。观音阁历经沧桑,历经修缮。明万历十七年(1589),改为二层建筑,共三层,中间有可通行的门洞,两侧填有露台。楼上东、西、北三面都有不到一米高的花墙,观音像倒坐在塑料里。2003年,因温江大道建设,原观音阁被拆除。
重建后的观音阁位于原址以东10米处。底层东西长14.5米,南北宽8米,高5米。中间的门道是可以进入的,两边是厢房,西面有自动扶梯。上层四周雕石栏杆,歇息山顶,铺青瓦,右脊立青吻兽,四角飞起,正中宝瓶,红墙绿瓦,气势非凡。位于北河口村西面的岳阳河拐角处。光绪十七年(1891),荷兰天主教神父“老郭”到八斗传教。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八斗正式成立天主教堂,成为博山地区的传教基地。
八斗天主教堂占地9.6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欧式风格。到南门,门口长4米,宽4米,高约6米。它有一个尖顶,顶部用砖块镶嵌,刻有“天主教堂”字样。大门正对寺庙,东西长21米,南北宽4米,高约5米。寺庙西面是祭司楼,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屋顶是西式尖顶。东厅有3间,是客厅。南院有7个房间,是教会书房。
学校教室。位于北河口村南,主院位于一楼三厅。主楼有三层,地下一层,巨大的石墙和青砖。地上两层全是青砖砌成的墙,四角、门窗都点缀着条形青石,上面铺着青砖。主楼后面是花园,有井景和观花楼,还有书房、厢房等配套建筑。王让墓位于石马镇蛟龙村东北3里,面积60多亩。王让墓前有华表、石虎、石羊、石马、卧碑、龟驼碑等。森林里的树在1958被砍伐,石雕在文革中被破坏。这座墓前至今仍有一龟两马,古朴珍贵,为明初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