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四阿哥代表作(游学、长安三年、再游、安史之乱)

李白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唐玄宗和苏宗时期。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贫穷的一生。为了便于研究他的创作道路,我们将分四个阶段介绍他的生平。

(l)读书漫游(42岁前,701-742),这一时期诗人的生活以漫游观光为主,所以诗歌创作以山水诗为主。江陵和金陵是六朝乐府民歌西曲和武声歌的发源地。李白徜徉于此,深受影响,所以也写了许多优秀的乐府诗和一些送别诗。著名的山水诗有《峨眉山月歌》、《荆门渡口送别》、《望天门山》、《横江六首》、《望庐山瀑布两首》。著名的乐府诗有《江夏之行》、《长线之行》、《吴起曲》和《越女词》。著名的送别诗有《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扬州途中》、《山中问答》等。还有江上的歌,丁度的保护歌,南京酒店的离别等等。

(2)长安三年(42-44岁,742-744岁)。这一时期诗人政治上失败了,但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上的对联所说:“举荐温阳重修唐家,无赏,唯草、石、青山,供神仙笑那日;我庆幸我的小妾能嫁给光棍,而不仅仅是七个字的抱怨。我该如何摆脱枷锁,让我的丈夫享受诗和酒?”在北京的三年生活,特别是与皇帝大臣的直接接触,使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黄金时代”后隐藏的腐败黑暗现象和宫廷内幕有了初步了解,并用诗歌对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比前一时期更具有现实性和战斗性。

这一时期有三部作品:《蜀中难行》、《傅亮之歌》、《难行》、《古风》的第八、十五、二十四、三十九、四十六部,以及《夜莺》、《午夜吴歌》和《送别蜀中友人》。

(3)再次漫游(44-55岁,745-755岁)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无情地揭露、讽刺和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和军国主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送别》、《鼓浪月游记》、《古风》。第二,他愤世嫉俗、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他的诗歌创作上,如《梁园诗话》、《梦里登天目山》、《走进酒里》、《云叔》、《宣州谢条楼送别校书》等。第三,描绘祖国山水的诗歌。

著名的《给王伦的礼物》、《听说王长龄从左边搬到了龙标窑》也是这个时期写的。

(4)战乱时期(55-62岁,755-762岁),他的许多作品反映了被安史之乱破坏和蹂躏的社会现实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如博古的十九(西边莲花山),咆哮的老虎,乱后必避之地的崔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