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气象局的历史沿革
德州气象初建时为部队建制,1954改为山东省气象局,1959改为县市农业局,1964改为地方人民委员会领导的气象管理体制,改为“省气象局和地方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以省气象局为主”,1970改为军管,655改为军管
1973,德州市气象台改为德州市革命委员会气象局,并增设办公室;1979设置营业部和气象台;1982,政治工程新增。1985改为德州地区气象服务台,下设办公室、业务处、政工处、预报处、纪检组五个科室。下辖陵县、平原、夏津、武城、齐河、禹城、乐陵、临猗、商河、济阳、宁津、庆云十二个县气象台。德州为国家基本观测站和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其他县为一般站。1990 1商河、济阳两县气象站划归济南市气象部门管理。1991撤销纪检组,成立监督审计室,增设技术装备部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预报部改为气象台。1993撤销技术装备部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产业部和专业气象服务部。1994成立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心。
1995 65438+10月德州基本观测站改为一般站,陵县气象站改为国家基本观测站。随着德州撤地设市,区域气象服务台于4月更名为德州市气象局1995。1996,政工科改为人事科,与监察审计局合署办公。增设防雷中心和庆典服务中心。同年,山东省气象系统率先推行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双向选择,被聘上岗。1998 10 10月3日,市局成立综合档案室。
2001 12根据齐鲁人发[2001]57号,市局内设四个职能科室【人事教育科、监察审计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业务科技科、财务处、政策法规科;直属机构四个: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德州市专业气象台、德州市气象局电视预报制作中心、德州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后勤服务中心、防雷装置质量检测检验院。全市10个县(市)气象机构实行局站合一。
2006年,根据《德州市全国气象系统机构调整方案》(齐鲁办发〔2006〕81号),设置如下:办公室、业务科技处、人事教育处(监察审计处、精神文明办)、政策法规处(防雷减灾管理处)、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德州市专业气象台)、防雷技术中心(。2007年5月,根据《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山东省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中心机构设置的通知》(齐鲁办发〔2007〕68号),在市局设立计划财务部,与局办公室合署办公。市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更名为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仍为市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
1987年5月,德州成立防雹领导小组,平原、乐陵、济阳、商河四县(市)牵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此后,陵县、夏津、武城、齐河、禹城、临猗、宁津、庆云等地相继开展这项工作。地区县数字领导小组由地区行政公署和县市分管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为当地财政、农业、气象、公安、民政、人武部等部门负责人。
1996 65438+2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成立德州市人工防雹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复》(6 6号[1996])批准成立德州市人工防雹领导小组办公室,隶属市政府办公室。
2003年,市政府将人工防雹领导小组办公室划归市气象局管理,市、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也陆续移交给气象部门。
2004年,市县人工防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更名为地方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