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邓州赵霁断裂是由西向东还是由西向东?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它是指根据中国领土的区域特点,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从上、中、下游向华北、淮海平原和西北缺水地区转移。

工程方案的构想是在1954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的。此后,经过50多个方案的分析比较,调水方案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项目规划的东、中、西干线总长4350公里。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长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邓州段属于中线工程的首部。2014年2月2日,14,中线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奔流千年的汉江,从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一路向上,穿过1200多公里的总干渠,抵达北京。

赵霁镇位于邓州市北部,距市区25公里。东接镇平县马庄乡,南接培英乡,西与张村镇隔河相望,北接罗庄乡。"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九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从东到西贯穿全镇,全长32华里。镇西湍急的河流经过约8公里,形成湍急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中心区半坡水库占地1.500亩,总库容7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东部延陵河穿境而过,流域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

这是石林镇张坡村和赵霁镇季寨村之间湍急的渡槽。是目前国内同类工程中跨度最大、断面最大、单跨重量最大的工程,也是邓州段第一个控制性工程。

因为邓州的赵霁镇位于邓州的西南部,与丹江口水库东岸接壤,运河水由东向西,再通过引水渠转向北,一路穿过各省到达京津冀地区,给缺水的地方带来了新鲜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