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芳琼瑶遗址的考古发现

窑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210米,总面积11.13000平方米。有窑具、瓷器(件)、矿渣堆放的窑袋13,高度10米,最低6 ~ 7米。在窑址中发现了九个窑,包括六个龙窑和三个马蹄窑。隆尧长且倾斜,倾角7 ~ 21。窑体由燃烧室、窑床和烟道组成。窑墙用砖和匣钵混合,接缝用耐火粘土填充;内壁涂有粘土,烧结层很厚。清理后的1号窑长27.4米,宽2.71 ~ 3.24米,余高0.95 ~ 2.13米;马蹄窑(俗称馒头窑)由窑门、火室、窑床组成(见图)。窑体前小后大,两壁微弧,后壁直,窑门长方形。砖砌炉墙,底部有砖。内壁涂有耐火粘土,烧结层很厚。清理后的5号窑长2.96米,宽0.32 ~ 2.16米,高0.31米。窑具用耐火粘土制成,包括匣钵、垫座、垫饼、垫环、垫条和支钉。窑址附近有作坊遗址,出土了配料罐、石臼、各种印模等制瓷工具。产品胎质多为棕、红棕色胎,砖红色胎次之,黄白色、灰白色胎较少。釉有20多种,以青色为主,釉色数量相当多,有青中白、青中灰、青中黄、青中绿等。有黄色、米色、芥末黄、茶黄色、绿色、粉绿色、蓝色、紫蓝色、褐色、黄棕色等釉色,黑色釉极少。

唐世芳琼瑶的产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各种家用电器、文具、娱乐用品、人物、动物瓷器和佛像以及少量建筑材料。其中不乏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器物,为其他窑址所罕见,如吊梁罐、油灯、各种人物动物小瓷雕等。这些小雕像姿态生动,想象力丰富。除了制轮、模压和手工揉捏,雕刻和模压也是制作器皿的广泛使用的技术。装饰技法主要有釉下彩画、印花、雕花、叠贴花等。釉下彩是唐世芳琼瑶遗址的精华,“琼三彩”因琼瓷的釉下彩而得名。颜色多为黄色、棕色、绿色、蓝色和黑色。纹饰简洁,民俗味重。有花,有云,有斑,有虫,有鸟。

5号窑包附近发现一处唐代民居建筑基址,面积约700平方米。基址分上下两层,下五层为初唐,上四层为中晚唐。建筑基础为砌体结构,基础墙为石砖砌体,铺砌方砖。方柱的基础有两种:砖和石头。大厅周围有走廊。地面铺长方形砖,基址西北两侧有排水沟,注入南河。基址内发现5个坑,坑内建有瓷罐,其中一个装满铜钱,重约40公斤,最新的是甘源冲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