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漳州茶文化
作为一个闽南人,在闲暇和休息的时候,最惬意的事情就是邀请三五好友到你家泡茶聊天。坐了半天以上。然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茶文化。这一期,我将带你领略漳州文化中的茶文化。
漳州产茶历史悠久,是福建省重要的产茶区之一。早在唐宋时期,漳州就有茶和饮茶的记载。漳浦县盘陀岭留下了三棵宋代的古茶树,当地人称之为“宋茶”。长泰县天柱岩建于唐高宗,生产的“天柱茶”在明清时期仍很有名。明代郑德、嘉兴时期,漳州产的张雅、漳片被列为贡品,每年需数百斤。明末清初,陇西县龙山、平和县大峰山、南靖县崖山、长泰县天柱山等地出产的茶叶品质特别好。明代漳州制茶技术比较高,华安县虎林乡大坪村至今还保存着百年前可容纳千余名制茶人的初级制茶厂遗址。光绪年间,漳州茶叶市场活跃。当时市区有樊棋、樊蕊、袁枚、荣盛、左梅等40多家茶店、茶馆。明清时期,漳州的茶叶贸易日益繁荣。明代中期《海城县志》记载,茶叶由海城月港出口,居全省之首,年销售量近百吨。
民国时期,平和、诏安、长泰、华安四县都有茶园。到1949,全市已种植茶叶6775亩,年产量数百吨。新中国成立后,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除开发铁观音、梅展、黄丹、大闸蟹、本山、水仙、兰琪等新品种外,还从安溪、广东等地引进良种。诏安、平和两县茶叶科技人员历经十余年,成功选育出“诏安八仙茶”和“平和白岩奇兰”两个优良乌龙茶新品种。目前,该市已种植茶叶654.38+0.5万亩,年产量超过654.38+0.6万吨。
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加强了农业合作。漳州先后从台湾省引进茶叶品质、栽培技术、先进设备和制茶技术。漳州茶农只是继承了传统的手工揉捻、望天采摘、观茶等工艺,发展了空调、霜制、电脑控温等制茶新技术,既保持了传统乌龙茶的风格和神韵,又有了新的进步。特别是天府茶庄落户漳浦县盘陀镇后,发挥了龙头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漳州茶叶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