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思明当皇帝了吗?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曾称帝。

史思明于二年(759)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纣王,国号应为田。后兵解邺城之围,安清绪(今河南安阳),杀清绪,还杨帆,称帝,更名大衍,建立元顺天。商元二年(761)春,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及部将所杀。

早期经验:

史思明,伊宁府人,原名阿史那隼,本名甘英,因有功被唐玄宗李隆基封为“思明”。史思明少年时在颍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与安禄山一起长大。成年后,两人仍保持友好关系。不久,这两人也被唐政府封为捕命将军。后来,史思明又被提拔,担任将军。史思明勇猛善战,屡立战功,深得玄宗赏识。有一次,玄宗召见他,亲自给他让座,与他亲切交谈,大赞他的军事才能。玄宗问他几岁时,史思明回答说:“他已经四十岁了。”玄宗拍拍他的背说:“好好努力,将来一定会出名的。”

安的反叛:

唐玄宗后期任用李、杨等奴才,生活腐化,自强不息,立志开发边疆。边境城镇增加到10,征召士兵49万,外重内轻,为边境被分割创造了条件。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他与安禄山一起,谎称以秘密讨伐杨为名,在范阳组建了1.5万的军队对抗唐朝,很快席卷河北全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攻打首都长安(今Xi安)时,他是先锋。第二年,起义军攻占洛阳,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帝,令史思明治河北,使其为杨帆节度使,占据十三郡,兵马八万余人。

安史之乱后,史思明第一军带头,开始大获全胜,攻占饶阳各县。

接着,史思明又率兵攻陷清河。在新都,史思明包围了他的老上司吴志益的儿子吴承恩,并掠夺了他的母亲、妻子和儿子。不得已,吴承恩投降了,史思明“陪他喝酒”。由此可见,他读起来还是有些旧情的。肃宗至德第二年(公元757年),史思明包围李光弼驻扎的太原城,最后被李光弼以“地道战”击败。当年10月,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等人杀害,史思明自立。

虽然假装叛变,但史思明“外表顺从,内心做贼”,不断招兵买马。甘源二年(公元759年)正月,史思明狂妄地称纣王为大圣。

后来,史思明带兵进入邺城,交出了安的遗产,留下儿子史朝义驻守,自己回到了。五月,改名大衍,自称应天皇帝,国号顺天,立妻子辛氏为皇后,立儿子史朝义为王怀,周至为丞相,李贵仁为将军,并改名杨帆燕京。

被儿子谋杀,史思明在商元二年春(761)被史朝义和部里谋杀。

据史书记载,史朝义在洛阳宫于之厅杀死史思明后,用骆驼把他的尸体从洛阳运回范阳(今北京)。据出土玉书记载,直到沈冰宝应元年(762年)五月十八日,史朝义才公布了史思明的遗诏,并发丧下葬。谥号为“昭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