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节、五月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民间节日。虽然端午节的真正起源已经在历史的风烟中变得模糊不清,但它留下的丰富习俗在今天仍然让我们心存感激。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龙舟节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节,黑龙在天空中度过七夜,这是龙飞的日子,正如《易经·甘瓜》第五首诗所说,“飞龙在天”。中午,龙星既是“赢”又是“对”,是好运的象征。

端午节,最初是南方先民创立的,是祭拜龙的祖先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跳入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源于古代先民选择“龙升天”作为祭拜龙族祖先的吉日,并注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时令时尚。端午节被认为是“月亮的邪恶的一天”,起源于中原北部,它是为了纪念屈原和其他历史人物而附加的。

端午节习俗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习俗融合的产物。“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地方志中:“仲夏端午亦称五月五日,与夏季的至日相同。”

段,古汉语有始、初之意,称为“端午”,即“第五日”。《说文解字》:“段也是万物诞生之题”,意思是“段”的意思是开始,所以五月初五称为“端午”。《岁时广济》说:“都城尘民以五月初一为第一端,初二为第二端,数为偶数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头几天称为首尾相连。因此,五月的第一个下午被称为端午节。

但是端午节的习俗早就有了,比如赛龙舟和祭祀的习俗。古人以天干地支为载体,天干载天之道,地支载地之道,设置天干地支,承包天地命运。古代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日历年、日历月、日历日和日历时间。根据历法,按照十二地支的顺序,五月称为“午月”,午日称为“重午”,所以端午节也叫“端阳”。

端午之初,主要流传于吴越南部,以“图腾祭祀”的形式出现。古代先民以“龙”为图腾,选择在端午节祭祀,其实是当时祭拜龙族祖先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节、五月节、五月节、艾节、端午节、午节、午节、夏节。它原本是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和艾叶、熏苍术和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因为如此,解放后端午节被命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为人所知的著名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他开创了“楚辞”的风格和“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施救,一路到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下着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博士时,又冒雨出门,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成了习俗。

?纪念伍子胥?

江浙一带广为流传的端午节第二个传说,是纪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的始祖伍举,以正直谏而声名大噪,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也名声大噪。伍子胥一家在楚被迫害,去了吴国。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打败楚国,北迁齐晋,南服越人,拜项国公。

吴王夫差继位后,伍子胥认为应该一举消灭越国,但夫差被艾博压服,不听“联齐抗越”的主张。前484年,给伍子胥一剑,自杀。子胥愤而自杀,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挖出他的眼睛,挂在东门上,看着越军灭了吴国。

吴王夫差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弃于钱塘江中。后来吴国被越王勾践灭了,夫差羞于在阴间见伍子胥。他举起剑自杀前用白布蒙住了眼睛。

由于伍子胥的遗体沉入钱塘江的时间早于屈原,所以一些文献认为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与伍子胥有关,而与屈原无关。

?纪念孝顺的女儿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顺的女儿曹娥,她救了溺水的父亲。

曹娥(130—143),东汉上虞人,五月五日受其父曹旭迎接(韩丹春所撰《曹娥碑》中说:“五月五日,我随时迎接吴郡。”“吴郡”就是“伍子胥”的意思)淹死在顺江里,尸体好几天不见踪影。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

17天后,他也于5月22日投河自尽。五天后,曹娥的尸体浮出水面,怀里抱着他父亲的尸体。这就被传为神话,再传到县衙总督那里,县衙总督把它立为碑,让弟子韩丹春作悼词。

后来,他居住的村庄改名为曹娥,悼念他父亲的河流是曹娥河,并修建了寺庙来安慰他的孝心。

还有一个传说是,曹娥在5月5日投河自尽,没有调查他父亲的溺水时间。

端午节的习俗:

?龙舟赛?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代,因楚人不忍与贤臣屈原分离,死于江中,许多人划船追赶相救。他们争先恐后地追赶,直到洞庭湖消失。之后,我会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它。人们用龙舟驱散河里的鱼,以免吃掉屈原的尸体。比赛的习惯盛行于吴越和楚国。

?吃布朗?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称“角粟”、“筒粽子”。历史悠久,花样繁多。在端午节的早上,家家户户都吃粽子来纪念屈原。一般都是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

?戴香包?

孩子们在端午节佩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除瘟疫的意思(古代人们认为自己的病是妖魔鬼怪所致),其实是用于内头的装饰。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绸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绳,做成各种形状的细绳,各种形状,小巧可爱。

?挂ai?

民间有句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扫庭院,把菖蒲和艾条放在门眉里,挂在堂屋里。菖蒲、艾叶、刘桦、大蒜、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环和装饰品,美丽芬芳,妇女们竞相佩戴以驱邪。端午节也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这一天,人们扫院,挂艾叶,挂菖蒲,洒雄黄酒,饮雄黄酒,搅浊,除腐,杀菌,防病。

?扎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彩丝缚臂,名为长生绳.....,又动员兵鬼救人治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行的五种颜色“蓝、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所以在端午节的凌晨,成年人起床后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在手腕、脚踝、脖子上系五色线。

绑线时,禁止小孩说话。五色线不能随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进河里。

据说小孩穿五色线可以避免蛇和蝎子的伤害;扔到河里就是让河水冲走瘟疫和疾病,让孩子平安健康。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这个时候唱歌跳舞来表达他们的祝福。端午节来临,也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和敬意,祈求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