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代状元(全)

文天祥、池濛鲤、郑毅、谢、戴渠恒。

文天翔(1236 ~ 1283),号文山,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状元。据民间传说,少年文天祥到赣县唐吉村寻找父亲,并随父亲在村里生活了几年。离开时,文天祥舍不得他在唐吉的老乡们。几年后,获得头奖的文天祥回到唐吉,为当地老乡留下了两副对联。一是过去魏布来朝贡,今天紫炮去颍川;第二:苜蓿味道不淡,游泳最过瘾。前一副对联现收藏于赣县文化馆。文天祥和赣州的感情不止于此。德佑元年(1275)正月,文东行,在赣州当知府的文天祥组织起义军,起兵临安。次年,他被任命为右丞相兼唐使。景延二年(1277),入江西,收复多郡。战败后被俘,妻儿被杀,将士牺牲很大。天香独自逃脱,重新联合江西、广东招募旧军继续抗元。后来因为汉奸带领元兵进攻,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袁逼迫张弘范向张士杰投降,这是《过零点》一书中的一首诗来声讨的。最后一句说:“人生自古无人死,取丹心,照青史。”次年,被押解到元大都(今北京),囚禁在深坑里四年。经过各种严峻的考验,他始终不屈不挠,正气凛然。1283从容离世,年仅47岁。为了表达对文天祥大气节的崇拜,明代赣州有“四贤坊”(四贤:赵辩、周敦颐、刘一、文天祥),民国时期还成立了政企中学和政企日报社以示纪念。赣州是文天祥政治起步的起源地,文天祥也在赣州城投入了大量的英雄情怀——他描写赣州城的诗句“八边烟氤氲,六街人来人往”,成为验证南宋时赣州城已形成“六街”的重要史料依据;离开赣州时,他的诗《虎头山下路,泣忆前州》把对赣州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池濛鲤池濛鲤(1228—1279),字德化,南宋末年状元。生于市内石楠街,卒于祥兴年间(1278—1279),葬于赣县太佑乡桃源洞(今赣县茅店镇太阳坪村)。宋宪春十年(1274),池梦鲤为科恩状元,成为赣县、赣州唯一状元。后任浙西、江东使,平江(今江苏吴县)知府。传说南宋杜宗当年加太子,梦见鲤鱼跃龙门。这个梦给处境艰难的都宗皇帝带来了好心情。于是决定从全国推荐50名学者到北京拿头奖,打破了科研系统每三年只拿一次头奖的惯例,而赤梦鲤鱼的名字正好和皇帝的梦差不多。于是,文采横溢的池蒙鲤鱼,那一年非常顺利地成为了“特等奖冠军”。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志士文天祥、张士杰与赤濛鲤是同时代人。池濛鲤夺得头奖后,张士杰在石楠街池濛鲤故居前修建的“石步坊”牌坊上为池濛鲤题词:“名金笳邦,宴琼林,兴之,敏秦,诗义六朝,功勋五臣,忠义千古,温柔敦厚”,对池濛鲤的文采和功德给予了高度评价。池孟鲤生了四个儿子,大儿子迁居,小儿子早逝,二儿子、三儿子的后代迁居赣州七镇,一直繁衍至今。如今,20世纪50年代仍矗立在石楠街塔下寺的“师傅布朗广场”已经消失,但纪念他为状元的七镇状元桥和赤石祠堂仍保存完好。郑易(1022—1072),本名逸夫,号云谷,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江西华乾(今宁都)是梅江镇西门人。郑毅从小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祐四年(1052),湖北中举,次年进京赶考,中举殿试第一名。此后历任周琛(今河南淮阳)判官、荆南(今湖北江陵)知府、开封府知府。后以杜挚判官的身份入朝,入集贤院,主持皇帝府志的编纂,起草诏书,享右道。郑毅从小就很有天赋。他在国子监读书时,诗文豪放严谨,十分自负,时而鹤立鸡群。北宋祐五年(1053),国子监派了优秀的学生参加考试,大概是为了压制他的傲气,故意把他排在第五。感觉受到了羞辱,郑毅用犀利的语言发泄了对负责套路的谢的不满:“你年纪大了,你愿意先走;巨鹰不行,因为顽石在顶。”排名在他之上的候选人被斥为“慢马”,主书记也被称为压制人才的“顽石”,这让主书记怒不可遏。来宫考试,主考官被任命为主考官。导演决定做更大的石头,让郑毅丢脸。因为考官已经很熟悉郑毅的书写风格和字迹,所以阅卷时把所有和郑毅的书写风格和字迹相似的卷子都扔掉。虽然当时有贴名字的制度,考官在阅卷时无法正确核对名字,但他们确信郑毅一定是被刷掉了。考官还精心准备了一篇和郑毅的文体、字迹不太一样的论文,作为第一名上报。但是点名的时候,考官惊呆了。一心想刷掉的郑毅被他们自己送上了状元——进士一号第一名,郑毅意外中了头奖。谢园龙燮龙源(1203—1282),南宋末年特科状元,宁都县黄陂人。少定元年(1228),25岁,第一次参加乡试。直到59岁,谢不问仕途,不问世事,徜徉在乡间。然而,此时蒙古贼已入侵中原杀人,谢正为此担忧。在同学和朋友的劝说下,文天祥入宫,说谢获准参加考试和进宫考试。丁敬三年(1262),龙源在考场上所向披靡,当即著书称赞,于是一举夺冠,被任命为任旭特科状元。谢当上第一名后,被任命在历史博物馆写史书。不久,因元兵大举入侵,长江防线崩溃,朝廷下诏谢升任湖北云安、翰林学士,有权留任。1276年,元军直逼南宋都城临安,龙源太后送忽必烈一块表,毁于宋。正是在这个位置上,留在官位上的谢为前朝留下了烂摊子,整个崩溃的赵宋王朝臣服于元朝。元二十四年,谢病逝,享年84岁。忽必烈葬于家乡宁都(今昌盛农场“古山”)。至今,进入长生村,有一座石碑楼,上面刻着“圣旨”二字,刻着“文官下轿子,武将下马”八个大字。无论高官富贾路过此处,都纷纷下马出入寨中,以示敬意。时间长了,村口改名为“下马岭”。元朝建立后,石牌楼被毁。明代,石牌楼因状元墓而重修。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石牌楼因故不复存在,但“下马岭”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戴渠恒戴渠恒(1755—1811),本名何志,安徽休宁人。曾祖父戴世茂从祖父戴培处游历广州,定居南安府城。戴曲衡学业出众,七岁就能写诗,惊动了朝廷大臣,博学多才。当时他正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读书,他的诗文已经发表在书院的石壁上。乾隆四十一年,皇帝视察天津,命戴考举人。因为成绩突出,被授予一等功,授予内阁书,次年被选入军部。乾隆四十三年(1778),科举,戊戌状元,江南乡试,湖南乡试,被授予国子监称号。后历任兵部尚书、大学士、体仁馆大学士、国子监学士。戴曲衡在政治上审慎而有远见,是嘉庆的重臣。先后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献与太子太师。戴曲衡从20岁入阁到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去世,为官35年,前后14职。但他始终兢兢业业,以“弓正直,学识广博,体用俱佳”,嘉庆十五年正月(公元1810),戴曲衡加入体仁阁大学士,仁宗皇帝赠诗祝贺,可见他在最高统治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在甘州府和南安府(今大余),戴曲衡家被称为“柯家”。他的叔叔是袁俊,这个词被修改了。成为秀才,嘉庆迁尚书,协办大学士,授军机大臣,拜大学士于文渊阁。叔侄相继成为枢机主教,世所罕见。戴渠亨的父亲戴元帝和哥哥戴新亨都是朝鲜的学者和杰出人物。他们四人合称“西江四代”,又被称为“二叔侄、二丞相、一门四士”。时至今日,赣南流行的两种食品“状元红”和“钱宝”,都与戴曲衡在中学获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