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在哪里?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音译,意为“蓝色的城市”。它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和金融中心。被誉为“中国奶都”,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称号。
呼和浩特位于东经110° 46 '-112° 10 ',北纬40° 51° 8 '。全市总面积1720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260平方公里。全市少数民族人口34.6万,蒙古族26.7万,以蒙古族为主,汉族占多数,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41个民族。
扩展数据:
呼和浩特的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银山地区有着悠久的古代人类活动历史。文明起源于大姚文化。大窑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包河哨乡大窑村,距市区33公里。于1973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五个文化时期。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夫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鲜卑拓跋部的龙兴之地,是蒙古商人往来的地方,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脚下修筑长城,设置云中郡,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的托克托县。
西汉武帝时期,河套地区修建了许多军事城市。如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土力村(原名“塔布多罗海”,蒙古语音译)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崛起(其早期都城“乐圣”在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呼和浩特南40公里,乐圣经济园区西)。
唐代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在白道(今称蜈蚣坝,在呼和浩特以北)击败突厥。
708年(唐中宗景隆二年),唐朝在河套地区建立了三个“受降城”。10世纪初,辽国在此设立天德军和丰州。丰州旧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12世纪初,女真灭辽金坚,呼和浩特仍称丰州,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也是人口密集、商业繁荣的城市之一。
元朝建立后,丰州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元代诗人刘说:“寺中塔高晴空,破晓城上楼。车马不尘,鞭斜过丰州。”我写的是当时的热闹场面。
1368年(洪武元年),元朝灭亡,明朝兴盛,元朝残余退守岭北地区。明朝在漠南地区设立了40多个保健所,分别归九大赛王管辖。
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居住,天顺年间(1457-1464)鞑靼人开始大规模进入河套。1572年(明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主阿勒坦汗来到丰州,在牧场居住。
1581年(明万历九年),阿尔坦汗和妻子三娘子在此正式建城。城墙由青砖砌成,远远望去呈蓝色,故名“青城”。蒙古语是洪毓和吞。明朝给它取名“归化”。长城沿线的人们为了纪念三娘子,把这座城市叫做“三娘子城”。
清初,三娘子城被焚毁。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在原三娘子外建外城,环绕原城的东、南、西三面。后来又在老城东北2.5公里处建了另一个守城——新城,取名绥远城。新城(绥远城)主要是军营;居民居住在老城区(桂花城)。清末归化与绥远合并,称为归绥。
1928年,绥远建省,以桂绥县为省会,设立桂绥市。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将归绥城改为“后河特别市”。侵华日军投降后,改称归绥市。
9月1949,19,时任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的董接受中国* * *产党和平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领导起义,绥远省及其省会和平解放。
1950 65438+10月20日,归绥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4 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人大协商委员会在贵绥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绥远省建制、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
原绥远省辖市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同时,从4月25日起,1954,贵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1960原属乌兰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在察苏旗)划归呼和浩特领导。
土默特旗1963划归乌兰察布盟。
1970年乌兰察布盟所属的土默特左奇(在察苏旗)和托克托县划归呼和浩特。
1995 165438+10月21日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1996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乌兰察布盟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
2000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呼和浩特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郊区更名为赛罕区。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概况-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