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什么台风让你印象最深?

预计杜将于7月28日上午登陆。希望南方同胞注意,做好防护,尽量减少图片丢失。

提起台风,我们总会听到陌生的名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相同的名字。是同样的风吗?显然不可能。

今天,我来告诉你这些台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台风命名的历史

起初,所有的台风都没有名字,而是用年份和序号来编号。比如1960,第一个台风编号为6001,第二个台风编号为6002,以此类推。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明了,但也缺乏生动性和鲜明性。

后来一些国家开始用女性的名字给台风命名。这些女性的名字大多是气象学家的女朋友、心爱的妻子或受到冷遇的政客。例如,1949年大西洋上第一次命名的飓风“哈里”是因为美国总统哈里斯·杜鲁门在袭击佛罗里达州时正在这里视察。这种方法虽然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和记忆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些女性名字不符合亚洲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很难发音和理解。

其次,这些女性名字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或不尊重。比如1975年登陆中国的第一个台风就被命名为“安妮”,当时中国正处于“批林批孔”的过程中。“安妮”和“安妮·贝松”(林彪的妻子)是谐音,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联想和反感。

为避免混淆和名称不当,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于10月25日至2月25日在香港举行。会议决定从65438+2000年10月1开始使用新的台风命名表,65438由日本、韩国、朝鲜、中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密克罗尼西亚和美国提供。这是中国首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也是中国首次用中文名称命名台风。

台风命名规则

根据台风命名表,每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将轮流使用其中一个名称。如果一年内生成的台风超过25个,该表将从下一年开始重复使用。如果某个台风因造成特别严重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臭名昭著,该台风的名称将从表格中删除,并由相关成员提供的新名称取代。例如,海燕、海马和王龙等名字已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白鹭、木兰和海葵等名字。

台风命名规则如下:

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

容易发音;

每个成员的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思;

不会给会员带来任何困难;

不是商业机构的名称;

所有成员都应认可选定的名称。如果有成员反对,这个名字不能作为台风名。

这些规则旨在确保台风命名的公平、合理和文明,体现成员国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习俗,表达对自然和平与和谐的渴望。

台风命名的特点

看台风命名表,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特点:

台风命名多取动物、植物、占星、地名、人名、神话人物等。,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自然的观察和认识,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台风以吉祥、祥和的寓意命名,如“玉兔”、“彩虹”、“夏虹”等,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台风以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命名,如“悟空”、“海葵”、“莫拉克”,反映了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和宗教信仰,也显示了国家和地区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次登陆的台风名“杜苏芮”是南朝鲜提供的,意思是一种猛禽,鹰。这个名字在2006年取代了原来的“蝴蝶”,因为“蝴蝶”Nabi的韩语发音与阿拉伯语单词“先知”相似,为避免宗教冲突而被替换。杜的中文译音由中国气象局、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共同协商确定。

目前,有三种台风称为“杜”台风,即:

-2006年第14号台风杜于2006年8月7日在日本九州岛登陆,给日本和韩国带来强风和暴雨,造成至少9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数千人撤离,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2012第6号台风杜于2012年6月29日在越南中部登陆,给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带来洪涝灾害,造成至少36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

——2017年第19号台风杜于2017年9月15日在越南北部登陆,给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带来毁灭性影响,造成至少40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难忘的台风

历史上,一些台风无论是强度、路径、影响范围还是灾害,都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和影响。以下是一些令人难忘的台风:

台风“艾琳娜”(1980):这是第一个用汉语拼音以中国命名的台风,也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个在7月登陆中国的超强台风。7月31,1980在广东省汕头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10百帕,最大风速达60米/秒,相当于17。给广东、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洪涝灾害,造成近千人死亡,数十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

台风Winnie (1997):这是有记录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也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台风命名前最后一个用英文命名的台风。于8月1997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873百帕,最大风速达到78米/秒,相当于18。给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市带来极端暴雨和狂风,造成近千人死亡或失踪,数百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543.8+00多亿元。

台风“海燕”(2013):这是西北太平洋有史以来最强台风,也是中国首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后首个名称被删除的台风。于20113年10月8日在菲律宾中部登陆,中心最低气压895百帕,最大风速86米/秒,相当于19级。它给菲律宾、越南、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造成近万人死亡或失踪,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台风利奇马(2019):这是有记录以来登陆我国最北部的超强台风,也是我国首次参与国际台风命名后,第二个名称被删除的台风。于2065438年8月19日在浙江省温岭市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30百帕,最大风速达到52米/秒,相当于16。给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带来罕见的暴雨和大风,造成近300人死亡或失踪,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