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最早的经济特区有哪些?
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四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
实施原因
1.对外开放是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2.对外开放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3.对外开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5.任何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6.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符合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扩展数据
对外开放的意义
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外开放的过程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根据广东、福建两省毗邻港澳、华侨众多、资源丰富、吸引外资便利等特点,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发挥优势条件,抓住当时有利的国际形势,尽快迈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步。
1980年5月,中央政府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划出部分地区进行经济特区试点。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关于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的讨论纪要》,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的两个决定,海南岛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建立迈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邓小平评价经济特区“是一个窗口,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外交政策的窗口。”
对外开放是打破封闭状态的革命行为,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
在国家政策允许先行先试的条件下,四个特区发挥“拓荒牛”精神,敢为人先“吃螃蟹”,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百度百科-对外开放
人民网-中国对外开放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