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特征

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十五年来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中国股市始于“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走上了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配制度从审批制向核准制转变。中国早期的股票发行制度是行政审批制。2000年3月,中国证监会开始正式实施股票发行审批程序。证券发行制度由此从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由审批制向核准制的转变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场深刻变革,大大强化了证券公司和各类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提高证券市场透明度、维护“三公”原则、规范股票发行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制度前提。

(2)股票发行方式不断完善。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是在企业内部定向募集发行。后来以发行认购证的方式发行股票,但供需严重失衡引发了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8.10”风暴。从1993开始,认购申请表向全国不限量发放,有利于保证公平性,但成本较高。后来又推出了与储蓄存单挂钩的发行方式,但很快就被网上定价发行方式所取代,这种发行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为了保证股票发行审核过程中的公正性和质量,中国证监会还成立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对股票发行进行审核。1999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当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后,中国证监会制定了《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新股定价报告指引》、《关于进一步完善股票发行方式的通知》、《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核准程序》、《股票发行上市指导意见暂行办法》。股票发行核准制框架已经确立,市场化的股票发行制度趋于清晰。2000年2月1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二级市场向投资者配售新股有关问题的通知》,试行在新股发行中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方式。2001年,证监会先后颁布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审核的指导意见》、《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竞价上网指导意见》、《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组改制工作指导意见》,对首次公开发行的流程和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总结以往股票发行方式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01形成了三种主要发行方式:网上定价发行、网下询价发行、网上定价发行和网上网下询价发行。2006年9月19日实施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再次对证券发行的询价、发售和承销做出了新的规定。比如,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可以只通过初步询价,不进行累计投标询价,以固定价格发行;在证券发行中,还引入了“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超过4亿股的,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

③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逐渐规范。经过15年的发展,证券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准则已经基本确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已经建立,一系列禁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已经颁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也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予以规定,等等。同时,沪深交易所从网上发行技术、上市审批制度、交易清算系统、席位和账户管理、报价发布、沟通方式等方面对市场进行管理。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证券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规范。中国证监会成立后,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并于7月1994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9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更新监督观念,改进监督方式;加强证券期货一线监管,充分发挥派出机构作用;加强证券期货行业协会自律机制,有效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

当然,中国年轻的证券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中介的诚信观念和法律意识仍然薄弱;投资者结构不合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机制还不完善;在市场结构、功能、品种、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许多观念和做法正在发生变化;中国证券市场的矛盾和问题也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