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之战》的主要故事是什么?
长津湖之战是中国“钢铁战士”和美国“钢铁部队”的较量,结果“更气”战胜了“更钢”。连长吴、指导员梅生、狙击手平和、炮兵排长雷公、火力排长、战士等...全体有血有肉的志愿军官兵英勇奋战、浴血奋战,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打赢战争的智慧和牺牲精神展示了“最可爱的人”的壮丽形象,展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书写了战无不胜的军人。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71年前长津湖之战的残酷与伟大,牺牲与不朽。1950,10年末,长津湖地区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寒潮,白天气温零下20摄氏度。参加长津湖战役的志愿军,大部分是从华东调来的。由于紧急入朝,部分官兵甚至没有穿上冬装。大部分官兵穿着华东薄棉袄(装1斤半棉花),冻成冰疙瘩的土豆和漫山遍野的冰雪充饥解渴。当时,志愿军第9兵团的物资供应极其困难。平均每个班只有两三床被子。到了晚上,官兵们只能相互依偎取暖,有的人耳朵一碰凉就掉了下来。美军不仅有军大衣和鸭绒包,还有棉帐篷、热灶和营养热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志愿军第9兵团消灭了美军一支31,91人的整建制部队——北极熊兵团,打败了美国王牌军的10军,迫使美军经历了史上最长的撤退。
战后人们才知道,志愿军埋伏在水门大桥旁高地上的那一夜,气温低至零下54摄氏度,我军也因此产生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英雄称号——“冰雕连”。可以说,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是我军钢铁意志和志愿军战斗精神的胜利。正如冻死的上海战士宋阿毛在一首诗中表达的:“冰天雪地!我绝不会向你屈服,即使冻死,我也要骄傲地站在我的位置上!”此战过后,美军惊呼:“他们已经不是同一批中国人了!”英国牛津大学的战略家罗伯特·霍内尔在战后评论说:“中国已经从他们的胜利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轻视的世界强国...如果中国人民没有在1950 11的常青战场上站稳脚跟,那么世界历史的进程就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