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给我们什么——不要把自己当菜。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为国家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臣子都没有好下场,包括商鞅、文子、李斯、晁错、刘伯温、韩信、卫青、岳飞、徐达、袁崇焕、年羹尧等。就连历史上以招贤纳士著称的唐太宗,后来也推倒了郑伟的墓碑。

诚然,如果你遇到一个阴险狡诈,心胸狭窄,记仇,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的高手,比如勾践、刘邦、朱元璋、洪秀全,建议尽快另谋高就,就像范蠡帮助勾践建立霸权,毅然离开,弃官下海,保全性命;就像唐贺在朱元璋称帝后辞职,最终挺过了朱元璋发起的一系列冤假错案。这都是因为和唐贺深知大师的人品,平定天下后立即审时度势,迅速调整心态,舍弃了本该享受的荣华富贵。最终,他们不仅在历史上扬名立万,而且善终。

与范蠡和唐河相比,文子、徐达等人太愚蠢和幼稚了。即使聪明谦虚的刘伯温也期望解放后能为江山做出点贡献。即使不求有功,不求利,只为朝廷分忧,但还是无法让朱元璋安心。于是他利用刘伯温和李善长的矛盾,让胡惟其的仆从毒死刘伯温,让人觉得很可怕。

好在像朱元璋这样的极品毛在中国历史上也只是少数人。估计八代都倒了才会遇到他。更多的是像汉武帝、宗宋祖这样的政治家,野心很大,想干出一番名堂来。但他有各种顾虑,对他的官员有所怀疑和准备。

能做到皇帝位置的人,大多都是权力的奴隶。无数人想尽一切办法让椅子保持在屁股下面。甚至他们的父亲、兄弟、儿子和其他血亲都可以杀死他们。外人只是达到目的的棋子。就算这个外人为他流了血,他也会尽心尽力,但经过时间的冲刷和权力的蚕食,他们的感情也会被无止境的权力追逐所侵蚀和取代。

这种人很难改变。想要过得好,只能改变自己。

历史也给了我们一个如何做臣子的非常成功的例子:郭子仪。

郭陵公平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洛阳,功勋卓著。同时,他全副武装,在官邸身居要职,却不居功。反而处处小心谨慎,宽容他人,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有汉奸针对他,陷害他,他也不会报复,真诚感人。郭几次被贬,他都没有怨天尤人。相反,他接受了现实。朝廷需要他的时候,他挺身而出,从不耍大牌。可见郭心胸宽广,善良谨慎,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他和唐玄宗、肃宗、代宗、等皇帝才能和平共处。在历史上,郭是唯一一个大权独揽朝野,为天下做出巨大贡献,又不疑主的人。他是一个极端的部长,不嫉妒公众,他是奢侈和浪费。最终,郭以80岁的高龄辞世,为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我们可以从郭身上学到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不要把自己当菜!

很多有能力的人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当成菜。因为有能力,这类人一般清高自大,不屑于阿谀奉承,更有甚者,根本不把自己的顶头上司当回事,认为自己能力强,技术硬,领导做出的成绩靠的是他的功劳,所以对上司更加鄙视,觉得自己离不开他。韩信、岳飞、袁崇焕、年羹尧等人只是犯了同样的错误,以至于丢了性命。但是别忘了,唐僧再无能。也是齐天大圣的师父,是观音菩萨钦点的高僧。他有指示孙悟空做事的法宝,上面还有一把伞。就算孙悟空再闹天宫,也护不住唐僧西天取经。

有骨气不是坏事,但凡事都有分寸。

现在中华文明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一些传统观念,比如儒家所说的君臣关系,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毕竟五千年文化的沉淀给我们留下了骨子里的阶级观。不要以为现在提倡思想解放,民主自由,就可以直来直去,跟领导拍桌子。即使表达意见,也需要注意场合,以及接收信息的人能否接受。

对上司毕恭毕敬,但在一些有能力的人眼里,你的上司就是一个拍马屁有背景的领导。别忘了你的生死掌握在他手里,你的工资、职级、职业发展都由他决定,除非你家庭条件优越,不差钱,有“大不了我不干了!”你不必认真对待你的老板,否则你会戴着镣铐跳舞。

这不是教你前后两张皮,而是教你和大家搞好关系。以郭子仪为例。他是一个官员,一个强大的部长名叫齐鲁。此人阴险奸诈,嫉贤妒能,先后陷害杨彦、颜真卿等人。他是中唐时期有名的汉奸。然而,齐鲁在复仇时从未碰过郭子仪。相反,他对待他。当他的官职比郭子仪低得多的时候,郭子仪对他很客气——有一次齐鲁去郭子仪,因为他又矮又丑,心理上感到极度自卑。自卑的人通常很嫉妒别人嘲笑他,也很容易嫉妒别人,所以郭子仪在齐鲁来之前就把值钱的家具都搬走了,连家人和奴隶都避而远之,生怕他们嘲笑齐鲁的身高和长相,引起齐鲁的反感。齐鲁来后,郭子仪亲自给予了隆重的接待,给齐鲁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当时郭子仪已经大权在握,但还是很看重一个小官的感受,认为自己是郡王,身居要职,所以居安思危。他怎么可能得不到“完全将军”的好名声?

郭子仪最难得的是他和四个皇帝在一起。虽有波折,但与上司相处融洽,尤其是苏宗、戴宗时期,宠信权臣宦官,对大臣多有猜忌。郭子仪也闲了很多年。当时率领他的是李光弼,和他一样有名,一样有战功。

与郭子仪宽厚、隐忍、谦和的性格不同,李光弼严肃、深沉、刚毅,具有很强的个性。所以治军相当严格,下属都怕。这种性格经常会得罪人,往往会让人很难相处。因此,李光弼与当时备受皇帝宠信的宦官于朝恩、程关系很差,尤其是于朝恩,在皇帝面前诋毁、李光弼。他们也因为这个奸诈的小人吃了不少苦。

先看李光弼。

代宗即位后,继承其父肃宗的优良传统,继续偏袒宦官程和于朝恩,使这两人心理扭曲,弱辈继续影响朝纲,两人都与李光弼不和,不断诋毁李光弼。成的谗言,在山南东路杀了我使,李光弼更是害怕。在这种情况下,一代名将、军法如山的李光弼,自从来到淮州镇,就不敢入朝。

763年10月,吐蕃军攻占长安,刚即位的唐代宗匆匆逃往陕州,命李光弼为勤王。但他怕被余朝恩等人陷害,虽然全副武装。代宗回京,任命李光弼为东都(洛阳)留守,以观其意。李光弼仍以江淮运粮为由,领兵回徐州,拒不上任。李光弼治军一向认真,一声令下,将军们都不敢抬头。但由于李光弼身处险境,朝廷多次传召,他却不敢入朝。将军们极其鄙视他的做法,所以他越来越不听他的指示。此后,李光弼失去了昔日的威严,于是忍辱得病,于764年死于徐州,终年57岁。

手握重兵不听领导指挥,让你勤快你不去,叫你留下你不来。这是想用招数干掉大赛冠军的节奏吗?幸好这个李武穆是自觉抑郁而死的,否则结局肯定不会比岳武穆好多少。无论谁是皇帝都会杀了他。

另一方面,郭子仪。

谁都知道皇帝最怕当武将造反。于朝恩知道皇帝的弱点,几次诬陷郭子仪谋反。与李光弼拒绝入朝不同的是,无论郭子仪在哪里,只要接到皇帝命令他返回朝鲜的圣旨,他就必须“早上认命,晚上带路”,日夜兼程,屁颠屁颠地跑到皇帝面前,认真汇报他的思想工作,然后向皇帝表明心迹。皇帝一看,不像是谋反。对于皇帝来说,在这么大的年纪去老郭旅行是很难的。给他一些金银首饰作为报酬。这是一次旅行!几番拜访后,皇帝算账:“该死!叫老郭入朝几次,国库里就只剩老鼠屎了!”后来,无论谁指责郭子仪反叛皇帝都不相信,这是他不会怀疑主。

余朝恩的诋毁、中伤和谋杀并没有因为皇帝信任郭子仪而停止。65438+767年2月,于朝恩下令反派盗掘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即使在现代也是奇耻大辱!更何况,在古代?余朝恩的恶劣行径甚至惊动了岱宗,岱宗担心郭子仪会造反,很快就把郭子仪叫到朝鲜来试探他。

此时,郭子仪全副武装,是受害者。他可以站在道德的最高点,参与于朝恩的书。我相信只要他向皇帝哭诉,要求惩罚余朝恩,戴宗就不可能不同意。但是郭子仪没有报复。他反而极力把大事化小,报道说:“我在外面打架,挖了别人的坟。这是我的罪过,与他人无关。”(原文:我管兵久了,不能禁暴。伤残军人的坟墓太坚固了。此臣不忠不孝,天谴,亦患非人。)

769年正月,于朝恩别有用心地邀请郭子仪到张静寺。丞相袁载得知后,秘密派人去告诉郭子仪。然而,郭子仪不仅如期赴约,而且只带了几个仆人。余朝恩惊讶地发现,郭子仪的追随者寥寥无几。郭子仪实话实说:“我担心你将来会担心,所以我来帮你一把!记得赞,亲爱的!”(原文:怕惹恼公管)。最后,郭子仪的正能量感动了做尽坏事的于朝恩。他流着泪流着鼻涕拉着郭子仪的手说:“我真的送给叔叔了!”(原文:非公长辈,毫无疑问!),从那以后,于朝恩再也没有找过郭子仪的麻烦。

从与余朝恩的几次相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郭的人生智慧。难怪他执政时能享受福禄寿。

所以不要把自己当菜,就像韩信能够忍受穿越的屈辱,却在人生巅峰的时候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他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向上司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又没有注意到上司刘邦在国家统一后的心理变化,对时局没有清醒的认识,最终导致了悲惨的结局。

难怪每天都有人夸你有能力有智慧,很多人自然就膨胀起来了。但这个时候,更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对方夸你并不是真的对你好,更何况嫉妒是人的本能之一,更要放下姿态,低调行事。只要人总是谦逊的,不要把自己当成有才华的,傲慢无礼的,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言行要谨慎,只要你的老板不是像朱红茂那样的暴君,我相信你在职场和官场都能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