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日南岛的历史

宋元时期属崇福乡丰谷里。

据《日南岛志》记载,明朝洪武初年,海盗“诱匪遗祸”。为了防御海盗,明朝廷最初在这里设立了日南山村,平海卫在这里驻扎了900人的军队。后来因为水寨“被隔绝在上升的大海里”,迁到一水之隔的石城,与青山巡检司合并。明清时期,在福建沿海兵马俑拉锯时,清廷切断了边界,日本南部民众被迫内迁。

清康熙十五年(1667),兴化城守备司令与郑成功(1662)之子郑静(1643-1681)联手,保卫兴化城,抵御清兵。第二年,郑经战败,退出兴化城。

清康熙十八年(1670),郑靖军进驻日南围头、梅州,继续抗清。清康熙二十一年(1673),施琅攻台成功,郑成功之子郑克双率南明政权投降,莆田沿海全部统一。统一后,日本南部民众从韩江等地回流,同时平潭、福清、闽南民众也在迁徙。清同治三年(1684),基督教经日南岛传入莆田。1934年,日南岛划归福清县,1935年改为省级特区,1940年归还莆田。解放后,隶属于13区、24区1952、日南区1955、65435。

20世纪50年代初,日南岛再次成为国共两党的拉锯战。日南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尖山的山腰上。1964为纪念在第二次抗击反攻本岛的国民党军队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建立。纪念碑高约8米,由白色花岗岩砌成,碑身由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等人题写:“烈士永贞”、“碧海江”、“永贞”等字样。基座上的碑文描述了两次战役的全过程,生动再现了战死沙场、浴血奋战的将士们的大无畏精神。烈士的忠诚埋葬在三级纪念碑里。当年,日南岛被称为英雄岛,记录了这些英雄士兵的可歌可泣的业绩。

纪念碑所在的尖山(今海山村)海拔只有100.2米,但却在海面上显得格外醒目。山上的奇石层层叠叠。身在尖山之巅,岛上风光尽收眼底,海上云帆变幻莫测,台军占领的乌丘岛赫然在目,让人遐想无限。这是莆田沿海十景之一。

与“从山顶眺望远方”同名的风景是“山中冒烟”。大宝山位于岛东端的戴东村,海拔166米。春夏时节,渔民出海总要回头看看自己的家园。如果他们看到大宝山上的雾和雾,就能预知暴雨将至,出海的船只马上回港,所以被称为海上气象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