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什么时候?为什么?

明清是苏州的鼎盛时期。

苏州在明清时期经历了一个更加繁荣的时期。苏州向中央缴纳粮税,占全国十分之一。苏州的地价水平也是全国最高的。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大量人口聚集在中心城区,估计在50万到1万以上。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流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离城门(长门)最远的距离已超过65,438+00里。所谓“苏州以市取胜”。明代苏州浒墅关在中国八大纸币中排名第二。清代苏州为天下“四聚”之一(北有京师,南有佛山,东有苏州,西有汉口,全国四大商业中心),又称“繁而不华汉川口,华丽而不繁广陵府,天下必最繁华,除京师吴夏”。事实上,苏州已经成为东南最发达的大都市,被视为仅次于北京的中国第二大城市,其繁荣程度实际上已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经济中心。明清时期的苏州是东半球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之一,在世界上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纽约。并且苏州周边开始出现城市化趋势,出现了大量规模堪比阜城县的卫星城镇,与不断扩大的苏州城市形成了苏州都市圈。此时的苏州,素有“海上繁华之地,江南美景之地”的美誉,历来被评论为:“商贾云集,百货云集,从北京到两广,远至大洋,贸易天下第一。”她对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湖北、湖南、山东乃至东北都颇具吸引力。它不仅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也是人口密集的商业大都市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由于消费人口集中,城外的乔峰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粮食供应来自长江中游的江西、湖南,一部分通过海运转卖到浙江、福建。苏州的外港是明代太仓的刘家岗(今苏州太仓六合,通过娄江与苏州相连)和清代松江府的上海港(通过吴淞江与苏州河相连)。

这一时期,苏州是中国主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被列为“文人必游的五大都会”(北京、苏州、南京、杭州、扬州)之一。明清两代全国状元204个,苏州出了34个。苏州的名臣是一大景观。在明代(1368 -1644)和清代(1644-1911年),苏州修建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其中有许多是由回到苏州的退休官员修建的,体现了明显的的士医生的兴趣。苏州以其精致典雅的文化风格受到当时人们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