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教学成绩

为了有的放矢,近几年学生都参加了中考历史阅卷。学生从试卷上反映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广,程度不够牢,不能太细;2.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制约了知识的推理和转移;3.历史概念模糊,线索杂乱,无法构建知识框架和知识网络;4.缺乏历史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养;5.历史常识知识积累不够,学科渗透意识不强,无法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6.审题力度不够,答题技巧欠缺,答题组合和写法不够规范。这个药方看似短,实则特别重。为了提高质量,抓住初三教学的生命线,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和复习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一个标准,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前提下,复习要坚持课程标准,避免人为加深知识点难度,降低试题难度是历史考试的整体趋势。今年的大纲又提到了这一点。所以,不能只盯着所谓的希望学生。首轮复习应以降低差生率为准则,注重基础知识的全面性,照顾全体学生,实现考试大纲和教学评估政策的双重体现和落实,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研究两种方法:教法和学法,即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阅卷地点对非选择题有一个要求:史论结合。因此,教师自身要熟悉每一节的内容,处理好教材,才谈得上教学生阅读教材,尤其是教学生在每一节课中区分观点叙述和历史叙述;在学习方法上,要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和能力,讲授如何构建知识框架,如何根据题型激活课本知识,如何从不同角度整合课本知识。另外,要多关注身边的历史,注意平时小历史知识的积累。第三,树立三个意识:基础意识、主题意识和人文意识。所谓基础意识,就是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复习巩固,尤其是课程标准中属于理解层面的知识,试题的多样性比较强。要明白,试题的题干是围绕基础知识变化的,答案永远来自课本,不可能离开课本的中轴线。所以复习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本这个最好的材料。专题意识就是充分重视专题复习,把握题目的特点和全面性,在基础上做一些升华。这样才能在第二轮复习中兼顾资优学生。通过题目的合理化,可以了解整个历史,达到点、线、面的融合。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习佩戴珍珠的技巧。人文意识就是关注历史知识的人文性。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改变学生认为历史是激化矛盾的杀戮,王侯将相的传记的极端意识。我们应该站在全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教给学生一分为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第四,注重四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要注重:(1)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达历史的能力,注重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再现。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考题,虽然考点分布广泛,但不难发现,除了不可更改的特殊历史术语,重点是对教材的熟悉程度;(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教会学生将知识化整为零,从零开始;(3)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每节课都要练习,每章都要考试。注重基础和知识的应用,练习解题技巧,使学生熟悉各类题目的思维模式和解题方法;(4)提高回答历史题的基本能力,主要是正确审题的能力、全面阅读史料的能力、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全面概括历史题的能力、文字表达清晰的能力。将各种能力与具体的知识内容挂钩,与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相结合,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种活动中,使能力培养内容、方法、规律化。五、注意五个方面:针对复习时间短、复习量大的特点,结合试题特点,复习时要认真考虑以下五个问题:(1)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动起来。实施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动,而且应该会动;要复习巩固知识,学生必须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活动。(2)注重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感知和认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3)把握教材中历史图片的教育功能。图片是作为补充或强调教材内容的一种方式呈现的。图片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升华不可忽视,要求图片内容和文字内容可以互换转化。(4)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和热点的联系。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教会学生从历史中寻求智慧解决实际问题,激活历史,赋予历史特色;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融合,体现学科之间的渗透。(5)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把握教材,研究考试大纲,分析考试题型,拟定适合学生特点的复习计划。在短时间内,鉴于复习量大、复习面广、对象参差不齐等不可改变的因素,想要提高成绩无疑会事半功倍。只要把教材、学生、试题结合起来,把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把能力培养规律化,把古今融合热化,把资料集体形成,就会写出一部新的历史学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