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起源和传说。
节日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观点,其中有几种比较有代表性。春节起源于腊祭、巫术仪式理论、鬼节理论等。最广为接受的说法之一是春节始于虞舜。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继位称帝,带领部下拜天地。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被称为春节。
春节的传说:
在现代民俗中,庆祝春节也叫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还有一个关于中国新年的传说:根据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长期生活在海底,每年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所以每年除夕,村里的人都带着家人去躲避年兽。
除夕之夜,年兽闯进了村子。它看到一户人家,门上点着明晃晃的蜡烛和红纸,年尖叫着冲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子里突然“砰”的一声,年不敢靠近。此时,院门大开,老人身穿红袍,在院中谈笑风生。“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这件事很快就在其他村庄传开了,每个人都知道赶走年兽的方法。
从那以后,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放鞭炮,赶走“年”兽。这个习俗越传越广,从此就有了“过年”。
春节习俗给晚辈压岁钱;
2008年晚饭后,长辈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镇邪,晚辈可以用压岁钱平安度过一年。压岁钱在民间文化中有驱邪保平安的意思。压岁钱的本意是抑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子容易隐身,所以用压岁钱来镇邪。
从历史上看,压岁钱有很多种,一般都是长辈在新年倒计时的时候分发给晚辈,表示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和真诚的祝福。
另一种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龄,意在期盼老人长寿。最早的可追溯到汉代书写的压岁钱,也称赢钱,不在市场上流通,而是以钱币的形式作为观赏物铸造,具有避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