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县历史

1941年,道真县位于正安县东北部,道真县以汉代著名儒者胤禛命名,以纪念先贤们开拓南方文化的功绩。

1958年并入正安县,1961年迁至道真县。

1986变更为自治县。

国内风俗,《郁芳胜览》描写了现在的宋代周振人:“以射猎山林为职业。

信巫鬼,又许愿,所以诅咒联盟。"

“凡雕木交易为书契,纺绳为号”。

“婚姻以青铜器、地毯、刀弩为礼”,“乐言以铜鼓、笛子、歌舞为乐”。

住在“木亭,竹为墙。”

打开窗户射箭,以防万一。

出入刀剑,自卫。"

“凡客聚会,阿航都是汉服贵。

“元末明初,“官户、儒户、汉俗同”(明《万国通志》)。

明清时期,大量* * *迁入,与仡佬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人杂居,相互交往,通婚,相互学习,团结发展,逐渐融合为共同的地域习俗,同时保留了各民族各自的习俗和特点。

民国36年(1947)道真县自然文化调查资料和37年(1948)道真县地方调查问卷说,县内民风淳朴,勤劳节俭。

纯使用汉语,说汉语的人,语言多是四川话,而且一般人知识水平低,造成方言多。

由于交通堵塞,国内外货物交换困难,人民生活贫困。

衣服以亚麻和棉绸为主,虽然富绅很少有“洋货”。

食物以玉米、大米、小麦、蔬菜为主,肉类为猪、羊、鸡鸭,与海鲜隔绝。

城乡大部分都是瓦房、草房,县城里也有新的住房建筑。

很多人崇拜佛教、道教和儒教。

婚丧习俗,多为中国古代崇拜的习俗,民国以来,城镇虽有逐渐革新,但由于长期学习,往往新旧并用,农村仍是旧习俗。

解放后,人民成为自己事务的主人。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提高以及文化科学知识的逐步普及,风俗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国内风俗的地域差异比较明显。由于生活在中国的仡佬族、苗族、土家族长期隐去族名,使用汉语,所以各民族的风俗差异并不十分显著。

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会因为贫富或地理距离而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