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横县历史
三国时期,横县属吴国管辖。金太康元年(280),连岛县改为兴岛县。太康七年(286年)设宁普县,治所在宁普,在今横县境内。在田亮服刑期间(502年至519年),宁浦县被分割,建阳县和建阳县被添加和转移到广州。
隋开帝十一年(519),宁普县、建阳县撤,改建州。开十八年,建州改为原州。隋二年(606),退出袁州。唐武德四年(621),恢复建州。武德六年,建州改为南涧。贞观八年(634),改称省内衡州、蒙泽、灵山三县。明朝时是宁普县。甘源元年(758),复为衡州,辖宁普、从化、乐山三县。
元十六年(1279),衡州升为衡州道。贞元年(1295)降为衡州,辖宁普县,辖宁普县、永春县。
明洪武二年(1369),退出宁普县,并入衡州,归广西周迅布政司管辖。洪武十年(1377),州减为县,衡州改为郡。洪武十三年,恢复衡州。
清代,衡州是广西南宁下辖的散州(相当于县级市),周知的等级是从五品。
民国十年,衡州改为横县,隶属南宁道。
1952年,永春县撤销,栾城、刘晶、梁琪、郎平、石塘划归横县管辖,属南宁地区。
2003年6月27日,横县从南宁地区划归南宁市管辖。
2003年,横州镇及所属镇合并为横州镇。
2004年,它管理着5个乡镇和16个镇。
2005年6月25日,朱零镇、梁琪镇、龙飞乡、鲁班乡撤销,分别并入石塘镇、刘晶镇、新抚镇、南翔镇。
2.横县茉莉花生产的历史是怎样的?横县栽培茉莉花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多年。
20世纪70年代末,横县茶厂开始引进重瓣茉莉花栽培,并成功用于制作茉莉花茶,开启了横县茉莉花的人工规模化栽培和花茶加工。随后,上世纪80年代初,原商务部(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广西横县确定为新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
为使其成为一个产业,历届县委、县* * *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扶持,成立花茶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采取多种形式招商引资,对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商场等硬件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
3.横县茉莉花的历史记载横县种植茉莉花的历史悠久,据说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在横县,关于茉莉仙子的美丽传说代代相传,但真的有文字可考,始于明代。
明代衡州知府王绩在《君子堂手镜》中写道:“(衡县)茉莉分布很广,用它编篱笆的人,常常都是花。”类似的记载也可以在明版《衡州志》制品中找到。明代诗人写过这样一首诗:“奇种可赞,辛之情绝;当你在一个僻静的房间里,你会分泌出几朵芬芳的花朵,你的文学思想和诗歌会变得美妙。“是关于茉莉的。
4.有哪些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风俗等。在横县?景区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48公里,九龙瀑布距南宁118公里。
盛达山南麓海拔1140米,以其雄伟的瀑布和幽静的森林在广州鹤立鸡群。公园地质古老,砂岩峰林雄伟帅气,海拔400至700米。
森林植被茂盛,有960种植物和许多古树和奇花异草。有1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许多是稀有动物。公园内山谷纵横交错,瀑布20余处,群、奇、壮、美。
2.5平方公里内有落差30多米、宽20多米的瀑布十余处。瀑布以“群”为特征,相距100-300米。
主要景点有:龙迎客、双龙戏珠、子龙相会、九龙入宫、龙女吐珠、庆龙宫、白龙山湖、金龙垂涎、青龙戏水、游林、探幽林、排红崖、龙犬巡山。西金湖、西金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横县西南部,因西金水电站而得名,距县城5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120公里。
湖泊东西长100公里,南北宽1400米,水域面积240平方公里。2005年,西金湖旅游景区通过首批“广西工业旅游示范点”评审,2006年通过“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AA级景区”评审。同时也是南宁市科普教育基地,横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华山,横县宝华山,因在县城南3公里处,即横县南山,被当地人称为“南山”。《衡州志》载:“山奇,神美,葱郁壮丽,清泉盈。
“宝华山是该县除乌蛮山外,又一座集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于一体的山。它因应天寺而在历史上和宗教界享有盛名,相传明朝皇帝文健在灾难后隐居深山15年。历代的游客都很快参观了明朝皇帝的圣地。
“包华朝岩”被列为“衡州八景”,与山中珍稀林木、应天寺、猴岩、仙井、登顶远眺一起,成为游览此山的主要观赏内容。富博风景区位于云表火车站东南3公里处,郁江北岸有伏波寺,郁江南岸有富博滩,距县城30公里。
伏波寺建于东汉末年,北宋中期重建。南北依次修建了钟鼓楼、牌楼、前殿、祭坛、中殿、回廊、后殿。
整个建筑布局严谨、雄伟、庄严。伏波寺是珠江流域最古老、最大的同类建筑。
原寺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从南到北依次为钟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其中回廊与宫殿由一个小庭院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错落有致、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
屋檐上的拱门是寺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技术之一,各种柱、座、梁、杆、门、窗、屋顶的木、石、臼雕刻,以及庭院中山墙和房屋墙壁的壁画也不愧为寺庙中杰出的艺术产品。富博滩是指横县东部郁江下游的一片十里长滩,与伏波寺隔河相望。
1944年冬,横县第一自卫队370人、东部自卫队376人、镇江乡及北区自卫队200余人与日军华南军第24独立步兵旅激战。最终死伤近100人,日军旅长中藏阵亡。柳江泥盆系剖面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泥盆系标准剖面。
它位于横县西北部的刘晶镇附近,距自治区首府南宁约50公里。该剖面的起点从刘晶镇北部的夏伊山开始,向南经过火车站,然后转向东南部的古壁村和那祖村,全长约3.5公里。
在古代,刘晶地区是一片汪洋,沉积古生物遗迹5000余属种,形成70余层叠加岩石;泥盆纪晚期,经过一场翻天覆地的“回归”,大海终于发生了变化。刘晶段已被列为自治区重点自然保护区。其沉积化石种类之丰富,岩层之完整连续,保存之精美,世界罕见。是国内外研究古生物、地质学、沉积学、岩相古地理的理想场所,中外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仙女山将成为科研、探险、旅游、度假的重要场所。
山上有一座仙庙;附近有三叠石、步文岩、道庄北丘遗址、关山生态园等景点。横县特产茉莉花,被茶业界和新闻界誉为“中国茉莉花之都”,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好。
南山白猫茶这种茶产于县城南部的宝华山,以及附近的刘王、桐油等村庄。据说它是明朝文健皇帝种植的,一直流传至今,所以它也被称为圣白茶。荣获巴拿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二等奖。
此外,横县绿茶也很有名。全县茶园面积约731公顷,年产茶叶约250吨。
荔枝种植面积654.38+万亩,栽培品种有黑叶荔枝、鹤立荔枝、李湘、三月红、龙立、糯米糍、朱砂等。其中以三月红、黑叶荔枝、香荔枝、糯米糊最为著名。
蚕桑是横县的另一传统特产,自古以来就是贡品。在1999期间,有许多地方种桑养蚕,如马岭、云表和朱零,年产蚕茧250万公斤。
蜜梨主要产于马山乡,所以又叫马山蜜梨。果色橙黄,肉质细嫩,质脆甜如蜜,吃的时候不用削皮。年产量约为654.38+0万公斤。
果蔗主要产于李安堂、陶伟、百合、阜城等地,年产量约65438+万吨。它的肉脆而多汁,甜而解渴。如果是高质量的,人可以站着轻握果藤,果藤自然可以断成几截。生姜主产镇隆,肉厚味辣。除食用和调味外,还可做酱,干姜可入药,年产量约654.38+0万公斤。
大头菜主要产于南翔、栾城、阜城。其茎粗如碗,形似大佛之手,故又称佛手大头菜,年产量约200万公斤。
其精品被称为五香头菜,块头大,肉脆香,有“原生鱿鱼”之称。草席,又称闭席,主要产于百合,年产量30万张。
草长势壮,经经编艺人之手织成各种规格的席子。百合凉席经久耐用,冬暖夏凉,味道清香。
横县生鱼是横县难得的东西。
5.广西南宁市横县朱零的历史渊源是1,横县,安广郡位于丁原六年(11)。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南宁市东部,郁江中游,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8 48' ~ 109 37 '之间,北纬22° 08 ' ~ 23° 30 '之间,东与贵港市相连,南接灵山、浦北县,西临。
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102公里,距沿海经济发展城市北海200公里。全县辖14镇3乡,总面积3464.3平方公里。地貌主要是丘陵和平原。森林覆盖率为43.99%。
2.朱零镇位于横县西北部,总面积95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32个经济协会,总人口3万人,其中耕地34665亩。该镇被誉为“朱零盆地,横县粮仓”。主要农副产品有蚕茧、无籽西瓜、优质大米。其中蚕茧以体积大、颜色白、丝长而闻名区内外。目前,全镇有桑园4000亩,每年烤干茧500吨。从65438到0999,全镇财政收入3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7元。2005年6月25日,朱零镇撤销,并入石塘镇。
6.广西横县在古代叫什么?是叫南越国吗?问题是横县不是一个国家,而是这个国家,包括横县。这个国家的缔造者好像是一个叫赵佗的军人。他原本只是去百越的秦朝50万大军中的一名上尉军官。后来,秦始皇死后,秦朝混乱远征军的最高军事长官任涛被当地的土著人暗杀了。这个时候,赵佗应该建立地方割据。虽然南越和秦国的迅速灭亡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但是从军事上来说,秦国的军队在当时是所向披靡的,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只有在秦军所有精锐部队都在外面的前提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想想北方抗击匈奴的三十万黑衣人军队(虽然后来黑衣人军队被项羽的三万人马打败)。我觉得那不是军人的问题。你能想象能抗击匈奴,保护北方边境的军队战斗力还能差到哪里去?)还有远征南越的五十万大军,这是秦国横扫天下的利器。唉,真是悲哀。你做梦去吧。好像南越的版图包括现在的两广地区和越南的一部分。具体时间不清楚。
错了,不是任涛,而是杜穗。
7.嘿嘿,谁知道南宁横县镇海塘桥的历史?迫切需要利用横县的海棠文化来彰显横州的历史。编者按:据《衡州志》记载,横县的设立始于西汉丁原六年(即公元前1165438),距今已有210多年的历史,比邕宁还多。
千百年来,横县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有一座伏波庙是为了纪念汉朝著名的富博将军马援而建的。相传明朝文健皇帝应天寺,15年避难,北宋诗人秦观被贬衡州。游遍全国的徐霞客也在横县停了下来...重访古迹,回顾历史,让人唏嘘过去,激励自己勇往直前。
古朴的海棠桥已经成为横县的地标。冯贤斌摄-。
历经数百年风雨洪水而巍然屹立的海棠桥,以及原址修建的海棠阁、怀古阁、淮海寺、秦观雕像、博物馆,都充满了古老的韵味,将踏入海棠园的人们带向遥远的回忆。海棠桥横跨香道溪,是海棠公园现存最好的古迹。
始建于宋绍圣年间(公元1246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修,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该桥长30米,高9米,宽1.8米。它是一座土石结构,是原县城通往西部地区的必经之桥。
据衡州志记载,“长虹饮溪,临高架空”,“春秋流,人无疾;月色风中,士有归心之乐。”是著名景点,衡州八大古景中的“海棠帘雨”和“紫水景”都在这里。
少生四年(1097),北宋诗人秦观(1049-1100,号淮海居士)被贬。海棠桥就是以这几个字命名的。在衡州的一年多时间里,秦少游还在海棠桥附近建立了一个博物馆来讲学,吸引了很多弟子,也吸引了很多人来咨询。
后来的淮海书院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衡州乃至广西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报道,秦观去世后,衡州人民很同情他,也很怀念他。明清时期,为他相继重修了浮亭、海棠桥,修建了淮海书院、海棠亭、浮亭,汇集了许多自然人文景观,无数诗词传唱流传。
可惜时至今日,大部分古迹已经消失,但海棠桥依然保护得很好,成为横县的地标。关于海棠桥有很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其中“海棠爸爸捐三尺土”最为人熟知。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衡州周知率众用十一木重修海棠桥。州政府贴出了修桥捐款清单,有钱有钱,捐款力度很大。
到那一天,桥就要完工了,工匠们完工后就要返回。当他们看到一位老人在桥边微笑时,工匠们问他将捐赠什么。老人说:“我老了,怎么有钱?”我愿意捐三尺土以表心意。"
大家都视他老态龙钟,怎么会去捐土,嘲笑他“无能”,各自回家。第二天,洪水暴涨,石拱桥淹没在洪水中。
几天后,洪水退去,石拱桥进行了测试,桥面上加了三尺的潮泥。工匠看到桥已经建好,欢喜得手舞足蹈,回想起老人在洪水前捐了三尺土,无不惊叹。
从此,海棠公公为海棠桥捐土的故事代代相传。海棠公公为海棠桥捐土三尺,成为群众积极捐款捐物修桥修路的美好体现。
海棠桥桥面三尺土虽然历经风雨,但现在在海棠桥依然可以看到。海棠公园内有怀古亭、海棠亭、秦观雕像等景观,均在1988原址上仿古改建,使这里的古韵犹存。
此外,西北角还建有一座两层仿古琉璃楼——横县博物馆,陈列着全县历年来发掘、收藏的数百件珍贵文物,包括《福字杏坛图》、鬼璧铜鼓、各种钱币、石器、瓷器、壮族生产生活用品等。在这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横县2100多年的人文历史沧桑,领略骆越子孙的智慧。每天早上和晚上,阳光明媚,月光皎洁,许多居民都来这里休闲娱乐。
海棠公园的古今文化也吸引了许多学术团体和游客来此参观。随着“花都”经济的蓬勃发展,“花都”文化必将凸显其重要的一面,逐步从经济“花都”向文化“花都”过渡,从而形成横县新的发展历史。
千年海棠文化将成为花都文化和花都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充满古韵的怀旧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