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心》中的主角威廉·沃尔什的原型是谁?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人吗?
威廉早年的经历是没有根据的,但按照当时的习俗,威廉作为次子,应该是个牧师。据说他的一个叔叔是斯特灵附近Dunipace的牧师。教授给他拉丁文和圣经谚语,灌输自由思想。据说他的剑术和骑射技术也是他出家时学的。传说中的华莱士武功高强,能打败几个人,最终取得胜利。他能从一次次的追杀和血战中活下来,我相信传说是真的。但事实并不止于此。华莱士仍然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官。显然,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但多年的山河历练使他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深谙游击战术,懂得收集和利用信息,能够根据敌我特点合理用兵,善于利用地形,把握攻击时机恰到好处。
嗜血
威廉·华莱士
另一方面,华莱士嗜血嗜杀。有一幅画展示了战斗中的华莱士。天空萧瑟,地面雾蒙蒙。华莱士,手握利剑,在遍地的尸体中逡巡,就像一只饥饿的老虎下山。颜色冷峻阴郁,气氛可怕冰冷。对于英国人造成的伤害和侮辱,他进行了报复,冷血地杀死了他。起义军每次攻克英军占领的城堡或者在战场上打败英军,都会把所有的英格兰人和他们的外国雇佣兵,包括平民,全部杀掉,绝不俘虏。当他们心情好一点的时候,他们会放过女人,孩子和和尚。有时甚至他的下属也觉得如此残忍和不安,以至于事后去找主教忏悔。毕竟他生活在一个以暴制暴的时代,野蛮是生存的需要。征服者的傲慢、侮辱和残酷镇压,以及多年来你死我活的追逐,已经用复仇之火烧焦了他心中最后一点善良和怜悯。
讨厌英国人
华莱士对英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仇恨不仅来自于他对自由的信仰,更来自于他对亡国灭族之痛的切身感受,由此而知国恨。1291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上演“至高无上”闹剧时,来自耿介的老人马尔科姆是少数拒绝低头的苏格兰人之一。为了躲避迫害,他带着大儿子离家出走,但最终在艾尔郡劳登山被一个名叫芬威克的英国骑士杀死。年轻的威廉不得不加入他的母亲。据说他就是在这段时间进入教会学校的,但是很快他就因为杀死了向他挑战的英国占领军而被通缉,从此开始了江湖流浪。此后的故事有些像《水浒传》,打斗、追逐、复仇、九死一生。甚至有人说华莱士其实是传说中罗宾汉的原型之一。这些故事大多被被侵略者欺凌的苏格兰人夸大、浪漫化,以寄托复仇的希望。
游击生涯
华莱士在游击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以亲属为核心的骨干力量,包括吉尔班克的帕特里克·奥金莱克、堂兄弟亚当、理查德和西蒙·华莱士。堂兄妹威廉·德·克劳福特,侄子爱德华·里特和汤姆·哈利德,以及贵族小约翰·格拉汉姆爵士,爱尔兰的爱尔兰人斯蒂芬,战士格雷,克鲁格顿的凯丽,和尚乔·布莱(约翰·布莱尔,土匪爱德华等。他们用进攻英军缴获的装备、马匹和物资武装自己,越来越强大。
罗墩山伏击
比较可信的是一些大规模的战斗。就像在劳顿山的伏击。1296年7月,威廉华莱士带领数十名宗族成员在父亲和哥哥被杀的罗墩山等他。他利用一条狭窄的道路进行伏击,杀死了他的敌人骑士费尼克,并拦截了他护送的车队。另一个例子是对拉纳克(在苏格兰南部)的夜袭。华莱士的妻子马里恩·布雷德富特(一个富有的勋爵的独生女,不管他们是否正式结婚),死于威廉·赫塞尔里格爵士之手,这位旧爱任命的拉纳克县长。华莱士在晚上带领他的人进入城堡,血洗了郡长的官邸。在《勇敢的心》中,这一事件被安排为捍卫“初夜权”的官方强迫民众造反,并被作为大起义的导火索。
拉纳克战役
拉纳克战役是华莱士命运的转折点。在军事上,这一仗打死了240多名英军,让华莱士名声大噪,激发了被压迫的苏格兰下层民众的反抗意识。3000多名起义军迅速聚集在他周围,成为一支真正的军队。在此之前,他身后跟着几十个亲戚和一些真正的江洋大盗,最多也就是个游击队。政治上,华莱士从自发反抗占领军的残暴统治,转变为为祖国光复而战。如前所述,罗伯特·韦斯特哈特主教早就有意发动犹太复国运动,但苦于手中兵源不足,权贵只重私利,不顾大义。华莱士叛军的崛起正是他所希望的。主教找到华莱士,劝说他打出恢复民族独立、欢迎巴里奥国王回韩的旗帜。这一举动就像范增力劝项梁迎楚怀王一样,给了华莱士义军一个政治地位和号召力。在此之前,华莱士及其反英斗争一直被视为暴民起义,无法得到大贵族的认可。同时动员全苏联的教会网络,联系全国各地的起义者,使起义浪潮迅速蔓延。一些贵族也加入了叛乱。但此举也给毫无政治倾向的华莱士贴上了“亲巴派”的标签,日后不可避免地成为贵族派系的牺牲品。华莱士率领起义军连续攻城拔寨,横扫整个北部高地。在洛克多查特,华莱士与当地叛军联手突袭了麦克法丁,在数量优势和伪军支持下的英国爱尔兰军,将敌人一网打尽,杀死了所有爱尔兰俘虏,但投降求饶的苏格兰俘虏全部被释放。迈克·法迪昂本人逃离战场后,被追杀斩首。在北部重镇珀斯,叛军填平护城河,架起云梯攻入城内,击毙英军2000人。在杜诺塔城堡,对“阿尔谷仓事件”等暴行记忆犹新的华莱士拒绝对逃到城堡避难的4000多名英格兰人及其追随者给予任何怜悯。抵抗者最后被赶下悬崖,连教堂也被放火,活活烤死躲在里面的人。在阿伯丁港,英军慌忙登船撤离,迅速赶来的起义军趁退潮袭击甲板,杀光所有甲胄,烧毁百余艘船只;英格兰派来的警长挂起了巴里奥的旗帜,从而避免了一场血战。随后,华莱士和莫雷联手围攻邓迪。此时,制伏苏格兰贵族的英军已在老瓦的指挥下向北进军。
编辑这部分英镑。
英镑,此时成了英苏战争的焦点。整个斯特林市位于福克斯河河湾和河谷冲积平原上,地形依山傍水,如同潼关。华莱士纪念塔位于该市以北两英里处的杜姆亚特山。它看起来像路标,从远处就能看到。山脚的停车场是免费的。大雅山高约100米,山青水秀,树木繁茂。山路又陡又陡,有好心人建议,如果游客中有谁身体虚弱或者想留点精力爬纪念塔,可以乘坐摆渡车,不要步行。初秋,凉爽舒适,山风习习,空气清新,只为登山。纪念塔位于克雷格修道院的遗址上。该修道院是华莱士在斯特灵桥战役中的指挥所。纪念塔建设历时八年,于1869年竣工。这座塔高220英尺(67米),有246级台阶。总花费超过65,438+0,000英镑,在当时是天文数字。这么大一笔钱来自捐款,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苏格兰人,也有来自欧洲多国的* * *包括意大利民族英雄,解放者加里波第将军,他也为民族独立自由的理想奋斗了一生。这是一座由浅黄色和棕色石头建成的方形塔楼,有狭窄的窗户,顶层有垛口,四角有圆形棱堡,很像一座古老的城堡。塔楼是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建筑复兴的产物,立面处理其实很精细,但只有靠近才能看出来。但除了西北角的八角壁柱和塔顶的小尖塔,华丽而注重细节的哥特式风格并不明显。斑驳的石头和不清晰的轮廓使这座建筑看起来古朴而古拙,在低垂的浓云下,它变得更加庄严而凝重。这种风格更符合华莱士平民英雄的身份和悲剧命运。在塔的西南角突出的是一座高达15英尺的华莱士雕像。华莱士留着胡子,身体强壮,穿着苏格兰短裙和
斗篷,左手持盾,右手高握剑,冷着脸,直视前方,是指黎明收复河山的誓言,还是指指挥起义兄弟进攻敌人?雕像离地约30英尺(9米),居高临下,像一位在半空中的战神,骑着云,在风中飞翔,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抬头看着雕像,心中顿生崇敬,回荡在耳边的山风似乎是他的呼唤——Pro Liberty(为了自由)!塔底的大厅里有华莱士和纪念塔本身建筑的简介。要旋上狭窄封闭的旋梯,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绝对值得一试。爬上71级台阶,到达塔的第一层,是华莱士生平事迹的展示和斯特灵桥战役的介绍。最引人注目的场景是威斯敏斯特大厅对华莱士审判的三维模拟。华莱士的剑陈列在这里的一个角落里。这把剑原本供奉在邓巴顿城堡,纪念塔建成后被搬走了。这是当时很常见的双手使用的大刀。长约66寸(1676 mm),其中刀片约52寸(1321 mm)。700年后,依然光彩夺目。剑原本是当时的普通兵器,没有制造者的标记,年代不详。从材料上分析,是苏格兰制造的,当时英国常见的武器大多产于佛兰德斯或德国。1505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重新安装了剑柄,让这把剑更配得上这位英雄的名字。这是典型的贵族思维,认为只有华丽才是高贵。虽然出于对英雄的崇敬,但是浅薄。要自如地使用这样一件又大又重的武器,不仅需要非凡的力量,还需要足够的高度。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关于华莱士高大身材的传说。第二层有64级台阶,于1885改建为“英雄厅”,展示了罗伊伯特·布吕伊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罗伯特·彭斯、大卫·利文斯顿、詹姆斯·瓦特等苏格兰名人的大理石雕像和生平事迹,并通过视听手段展示了20世纪的苏格兰名人。上62级台阶到三楼,是360度全景图,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标注了不同历史时期几场主要战争的位置,比如1297的斯特灵桥战役,1314的班诺克本战役。第四层是被称为“皇冠”的塔顶。“皇冠”是由八个厚厚的飞拱券组成。每张拱票上有三个宣礼塔,拱票顶部也有一个。这种建筑风格是苏格兰哥特式建筑的变体,模仿苏格兰王冠的形状,代表苏格兰的民族性格。苏格兰的很多教堂塔楼也有类似的风格,比如建于15世纪的爱丁堡圣吉尔斯教堂塔楼,比英格兰典型的哥特式方形塔楼更有人情味,尖锐、高大、严肃。然而,教堂塔楼的顶部往往更轻,更透明,而纪念塔则厚得多。有票但没有蹼,顶层是开阔的露台,视野极其开阔,是俯瞰古战场的最佳落脚点。放眼望去,斯特灵大学宁静安详的校园隐藏在北面山脚下的绿树中,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奥其尔丘陵,像一堵坚固的墙,守卫着身后人烟稀少的苏格兰高地。西边远处的山峰是高耸的洛蒙德山。脚下的山谷是这两个屏障之间的唯一入口。福斯河在原本宽阔的谷底形成冲积平原,河水蜿蜒曲折,画出一条又一条曲流,水草丰美,雪白的羊群走在上面。这条河向东延伸,在远处的河口分散成无数的支流,渗入一大片湿地,最后从福斯湾流入北海。西南山脚下不远处是古桥,建于十五世纪,旁边是曾经是战场的木桥遗址。海峡两岸建起了无数的房子。斯特林城堡就在这个隔间对面河谷对面。这座城堡与爱丁堡相似。它矗立在悬崖上,可以俯瞰南部的闹市区。城市南部一望无际的绿色是苏格兰中部的低地平原。这真是龙族兵家必争之地。突然,一连串的阳光,像一把闪亮的利剑,刺破红云,直指古桥。突然,山谷中的房屋、道路、车辆、牛羊似乎都不见了,我的眼前全是飘扬的旗帜、鲜艳的盔甲、呼啸的战马和耀眼的刀枪。
编辑此段落中的字符影响
他对苏格兰民族的影响也广泛反映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威廉·华莱士1272出生于埃尔德斯利。他的父亲是苏格兰贵族詹姆斯·斯图尔特的佃农,他的叔叔是教区牧师。他叔叔教了他很多知识,包括拉丁语和法语。当时苏格兰国王约翰·巴里奥尔非常不受欢迎,全国各地都发生了骚乱。眼看大势已去,巴利奥尔向英格兰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求助,用双手把主权拱手相让。英格兰爱德华一世接管苏格兰后,以残暴、高压手段控制局势,制造了几次大屠杀,进一步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贵族和农民都拿起武器反抗英国人。在这种形势下,华莱士成长起来,率领一支队伍在拉纳克附近发动起义。1297年,他与米伦·布拉德福德结婚。同年5月,在英军的一次报复行动中,米伦被当地领事威廉·哈·塞里克杀死。很快,华莱士设计抓捕拉纳克,抓获哈赛里克并亲手处决了他。华莱士打了很多胜仗,名气一天天大起来,吸引了很多战友加入叛军。其中一人,安迪·穆雷,勇敢而足智多谋,成为他的得力助手。此外,贵族们也表示了他们的支持,包括罗伯特·布鲁斯、詹姆斯·斯图尔特、詹姆士·道格拉斯等等。这时华莱士和他的起义军已经逐渐引起了英格兰爱德华一世的注意,于是派军队去剿灭他们。7月,部分贵族向英军投降,而华莱士和默里则加紧训练和整编,备战。9月,双方在英镑会面。英军过一座桥,中途倒下,被人数比他们少几倍却异常勇敢的苏格兰叛军围困,全军覆没。然而,默里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华莱士不得不独自承担起领导义军的重任。10月,华莱士攻克英格兰北部重镇达勒姆,但由于兵力和补给不足,无力防守,于是在11月返回苏格兰。1298年5月,华莱士在斯科克森林被封爵,被任命为保护苏格兰国家的将军,领导苏格兰自由的伟大事业。战败的英格兰爱德华一世大怒,动用全国兵力,率军前来讨伐。威廉华莱士设定了两个策略:1。用坚固的墙把田地清理干净——英军可能经过的居民、牲畜、粮食全部转移,不留任何东西给英军补充。2.训练士兵使用“枪阵”,即一群长枪兵背对背站立,枪尖向外,组成攻防兼备的战斗单位。1298年7月,英军与起义军在法尔科克展开激战。由于双方实力悬殊,英勇作战的叛军全军覆没,华莱士独自逃离战场。从此,华莱士的行踪在史料中鲜有提及。据说他在英格兰建立游击队,袭击骚扰英军,尤其是派往苏格兰的补给部队。此外,他还去过挪威、法国甚至教皇那里寻求国际支持。华莱士的行为进一步激怒了英格兰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他发布严令,重赏。威廉·华莱士必须被逮捕,不管是死是活。然而,在众多爱国苏格兰人的帮助和保护下,华莱士数次化险为夷,但英国国王从未成功。1304年8月,由于华莱士信任的伙伴、叛徒、苏格兰人约翰·螳螂的背叛,华莱士在格拉斯哥附近被抓获,随即被押往伦敦。作为回报,螳螂被任命为登巴顿的首席执行官。在伦敦,经过正式审判,华莱士被控叛国和谋杀拉纳克领事哈尔·塞里克,被判处死刑,无权为自己辩护。在前往刑场的路上,华莱士遭到了围观者的侮辱和嘲笑,人们还投掷腐烂的蔬菜、面包等。一个接一个地盯着他,因为他们被告知,这个囚犯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歹徒、叛徒,杀害了许多无辜的英国人。威廉·华莱士在被绳、刀和火折磨后,被斩首、肢解并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他的头颅被挂在伦敦桥上警告人们不要反抗。然而,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的目标并没有实现。在威廉·华莱士大无畏精神的鼓舞下,苏格兰人民浴血奋战,誓将英国人赶出自己的土地。最终,他们赢得了自由。华莱士死前高喊“自由”似乎没有记录,但华莱士最喜欢的一首诗流传至今。我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的生命中,有许多事情值得你去争取。然而,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脚镣过奴隶的生活。如今,在苏格兰,你可以看到许多苏格兰人为他们的英雄建造的纪念碑。其中一个在爱丁堡,在城堡入口的一侧(另一侧是罗伯特·布鲁斯);拉纳克的一座大教堂;最著名的是斯特林的国家华莱士纪念碑。威廉·华莱士将永远活在苏格兰人民的心中。65438+5世纪,吟游诗人哈利(又名盲哈利)凭借凯尔特传奇史诗《TheWal?蕾丝)有段时间出名了,文化阶层争相传阅。自付梓16世纪以来,这本书在苏格兰的受欢迎程度仅次于《圣经》。最新的“华莱士热”源于1995年好莱坞出品的大片《勇敢的心》。梅尔·吉布森成功塑造的华莱士形象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至于电影上映后,苏格兰旅游局推出了“电影旅游”(filmtourism)项目,以满足世界各地游客的要求。在网上,关于“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剧本改编自兰德尔华莱士于1995年出版的畅销小说,小说以华莱士之歌为原型。从15世纪的史诗到20世纪的电影,他们无疑都在延续着一个“威廉华莱士的神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神话中的华莱士离历史中的华莱士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