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的历史渊源

财政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古代主要是农耕和农业经济,主要是物物交换和简单的货币流通,根本没有财政和金融。比如在中国,一些金融理论散见于各种古籍中关于“金融商品”的问题。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形成于西方,被称为“货币银行学”。近代中国的金融是从西方传入的,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都有各种各样的货币银行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货币信用”的名称逐渐被广泛采用。这时开始注重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财政问题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些理论问题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讨论,如人民币的性质、货币流通规律、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财政收支、信贷收支、物资供求平衡等。但是,总的来说,这一时期,金融并没有受到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金融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结合实际重新研究和阐明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另一方面扭转完全排斥西方当代金融的倾向,并对其进行研究和评价。同时,随着金融活动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学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为中国现实背景下的金融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融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不限于金融理论研究,还包括金融史、金融理论史、东西方当代金融理论、各国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的单独和比较研究。信托、保险等理论也属于金融研究的范围。

金融理论中的主要研究课题有:货币的本质和功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信贷形式、银行的职能及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兴趣的性质和功能;基于现代银行信用组织的货币流通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货币等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