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或浙江有哪些革命遗址,党史名人故居?介绍一下,什么是建筑的故事,历史。急!!!!!!!
位于上海市王智路106号和108号(现兴业路76号和78号)。两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沿街并排而立,朝南。
该楼建于民国9年(1920)夏秋两季,与附近四栋类似房屋同时建成,属于贝勒路(今黄陂南路374弄)树德里。它是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建筑。外墙以蓝、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以明矾红雕刻,黑漆门配铜环,门框以米黄色石条围合。
此住宅为上海* * *制作组创始人之一李及其弟李树成的住宅,称为“李公馆”。李树成是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李氏兄弟是这座建筑的最早居民。当时楼南路南侧还有农田,环境相当僻静。李氏家族将二楼内墙打通,楼梯整合成一个家族。106楼上是李的卧室,楼下客厅约18平方米。
10年7月23日(即1921年7月23日),中国* * *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个客厅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各* * *生产团体的代表65,438+03人,其中包括李达、李、张、、、何叔衡、董、陈潭秋、、、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等代表全国53名党员。* * *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主持。23日至24日,张首先汇报了会议的筹备过程,说明了会议的意义,并提出了拟讨论的问题。轮换当地小组报告活动;建立党的纲领和工作决议的起草委员会。25日至26日起草文件,27日至29日讨论党纲草案和工作决议草案。会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党的性质、纲领、组织原则等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7月30日,会议被法租界巡捕房注意并搜查,被迫中止。最后一天的会议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轮上举行。(注:最后一天的日期没有确定,是7月31,8月1。)
大会决定党的名称为中国* * *生产者党,宣告了中国* * *生产者党的诞生。制定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通过的第一个决议,确定了党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党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产业工会”,“向工会灌输阶级斗争精神”,“防止工会成为其他党派的傀儡”;它还在宣传、工人学校、工会组织的研究机构、对现存政党的态度、与第三国际的联系等问题上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书记,李达为宣传部长,张为组织部长。
11年,李家搬家,地方被其他住户租走了。13年,增建了一座侧楼。后来楼下开了一家店,解放前后是恒福昌面馆。
1951年10月,经调查确认,改建为纪念馆,命名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1958年,按当年的样子对厢房进行了维修和拆除。入口大门是天井,通过六扇玻璃窗进入会议室。房间里有长餐桌,圆凳子,茶几,椅子,两个桶桌,花瓶,茶具,都是按照当年的风格复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市人民政府经过调查核实,恢复了场馆原貌,建立了场馆纪念馆,并于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59。3月4日1961,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还设有辅助陈列室,陈列中国* * *产党创建时期的文件资料。有三部分:1。中国* * *生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2.地方* * *派系集团的出现和活动;3.中国* * *产党的诞生。
周公馆
也就是中国* * *党代表团上海办事处。
在上海卢湾区安静的思南路上,路东侧的73号(原马思南路107号)是一栋三层花园洋房的西式小楼。这是中国* * *制作方代表团上海办事处,也叫周公馆。既然是党在上海的办公地点,为什么又叫周公馆?这里面有一个转折。1946,中国代表团租了这个房子,本来是作为中方办公室的。但是国民党当局不同意。6月18日,从南京来沪的董果断地说:“如果不想设办事处,就叫‘周公馆’。”这意味着它是名义上宣布为一般的住所,因此得名周府。
这个小别墅,原本是法国华商的,是一栋三层有底的建筑。一进门就能看到藤蔓花架。看起来安静宜人。在绿色的草坪中间,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塔松。在这里,周恩来接见了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了意见,还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194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这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超过100人参加了会议,挤满了一个小客厅。很多迟到的记者只好站在门窗外,在阳台上听。
不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撤离时,周公馆将其交给“民盟”保管。之后房子被国民党上海政府非法接管,家具陈设全部丢失。新中国成立后,在原址设立了纪念馆,和董的部分房间恢复了原来的陈设,并开设了陈列室介绍当年的历史。1959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中共上海代表团旧址办公室的家具和陈设都是复制品。
一楼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北)。衣架上还挂着周恩来穿过的棕色帽子和西装,中间的书桌上放着《大公报》、《联合晚报》、《华商报》等几份颇有影响的报纸。在报纸旁边的手稿上,周恩来的笔迹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在左边,毛泽东同志在1945上写的《联合政府》被整齐地叠放着。眼前的一切似乎是这样的:夜深了,周恩来同志还在读时事,伏案写作,夜以继日地工作。
三楼中间是宿舍,经常作为办公室接待很多从南方到北方的同志。3月1947、1日,国民党当局封锁了周公馆,董同志在那里主持最后一次支部会议,负责布置任务。朝北是董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三楼的卧室中,采光条件最差,环境非常潮湿。工作人员试图给董老换房间,被他婉言拒绝。这深刻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同志、为他人牺牲自己的高尚品格。
前院和后院之间有一个独特的小花园,花园东侧高大的雪松巍然屹立至今。1946 165438+10月,办公室在这里举行了朱德同志60华诞庆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