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出自哪个朝代?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柯,字,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主张“仁政”,最早提出“民贵于君”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正统”的人物,被元朝封为“亚圣”。孟子的演讲作品收录在《孟子》一书中。其中有我要我要的,得道多助,得道少助,我也在我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被编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孟子的历史评价
孟子是个敢说的人,有些话比孔子尖锐得多。他演讲的对象是上层阶级,也就是社会精英。社会精英应该对人民承担什么责任,如何关注民生,人民应该有多少宅基地,是种桑、养猪、养鸡还是养狗。什么时候才能实现50岁以上的人可以穿丝绸衣服,70岁以上的人可以经常吃肉?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七十岁难得”,普通人活到七十岁还能经常吃肉。这是孟子的理想。孟子认为,统治者不能把自己的私利放在第一位。孟子通过社会精英的个人德性修养,获得了人们的生活和政治的成败。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