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不同历史时期的中等教育有什么区别?

第二帝国时期,第一任教育部长Fortout及其继任者Gastef Roland主张在中等教育中实施实践教育,削弱了教会势力在中等教育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们要求教会学校也要开展法语、历史、数学、现代语言、绘画、商业和农业知识的教育,中学要积极担负起为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的责任。

普法战争后,共和党人进一步推进中学课程的现代化改革,四年制学校更名为“现代中学”,加强了现代语言、历史、地理、体育的教学,相应减少了古典语言的教学时数。这一时期,法国的女子中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女子中学和市立女子中学相继成立,主要从事家政、卫生、手工艺、音乐和图画教育。

20世纪上半叶,法国中等教育改革主要致力于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解决中学课程中的文实之争,二是实现学制从双轨制向阶梯制的过渡。1902中等教育改革强调学习法语和近代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法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古典语言具有同等价值。然而,这种改变并没有完全实现。奉行古典教育思想的贝哈奇在1923执掌公共教育部后,提出课程有其内在价值,不应该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主张中学是教授法国文化传统精髓的重要场所——以拉丁语和希腊语为核心的写作和文学教育。这一想法在法国总统1923年5月签署的教育改革法令中得以实现。1923年底,法国教育部颁布了以恢复古典语言为基础的全国和市级中学的课程。

为了实现学制从双轨制到阶梯制的改革,1926年7月,埃利奥任教育部长时,进行了免费中等教育改革,统一了高级小学、市立中学和民族中学的课程计划中同一科目的内容。后来在1927年政府颁布的财政法中,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1937期间,激进记者兼律师让·扎伊向议会提交了一份不成功的教育改革方案,将双轨制改为阶梯制,主张将中学也纳入统一学校。中等教育民主化的任务需要进一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