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教师管理与教师去极端化的经验
制度化。“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是一句流传多年的俗语。它是管理经验的结晶,被视为管理学的经典。它适用于所有行业。作为肩负教书育人历史使命的教师队伍,自然不能脱俗,也要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这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经常被人提起。我们觉得教师管理制度不是随意的,一个成熟的管理制度至少应该满足三个条件,合理、全面、规范。
首先,管理制度要合理。系统是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所以它应该自然地适应环境条件,也就是说,它应该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教师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学校性质、校园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特点,否则,制度就是一纸空文,不能很好地达到约束人的目的。比如职业中专和普通高中都是高中层次的学校,但是生源不同,办学目标不同,师资力量不同,课程设置也有很大不同。如果一个职业中专坚持套用普通高中的规章制度,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它无法与环境相匹配,制度没有针对性和约束力。合理的制度也要注重公平。在这样的制度下,只允许教育者有特殊的个体,任何人都不能存在于制度之外。
其次,管理体系要全面。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教师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事情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必须制定全面的制度,将教师行为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同时,只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教师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任何学校,考勤都要有考勤规则,上课考勤制度,会议要求,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在职业学校,由于办学的特殊性,实习、招生、顶岗实习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循。无论工作多么重要,无论地位多么特殊,任何人都无法逃离制度,都必须纳入制度的约束。从管理效益来看,制度越全面,责任越清晰,越能有效制止扯皮现象,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最后,要规范管理制度。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慎重,通过多方讨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可执行的规定。一个成熟的管理制度应该是项目清晰、层次分明、表述准确、通俗易懂,而不应该从字面上让人产生怀疑和歧义,否则就可能有人钻空子,在容易产生怀疑和歧义的地方找岔子。现在很多学校都很注重量化管理,把制度分成数字来执行很方便,但是量化要实用,行为的分数要和行为的后果相符。一些职业学校为了突出招生功能,规定老师完不成招生任务扣200分,旷工一天扣30分。显然,这样的量化是不合理的。在不规范的管理制度下,教师很难有好心情,也没有工作热情。
该系统是一个“雷区”,周围有围栏。谁也不能视而不见,随意践踏,否则会对围栏、对自己、对他人造成损害。但这个“栅栏”毕竟是用栅栏围起来的,客观上起到了警示作用,不会妨碍视线,完全可以看透风景,也不会破坏老师们下班后欣赏风景的好心情。如果制度太多、太多、太死,无疑会被密不透风的砖墙包围,会让人进入迷宫感到迷茫,会让所有人感到压抑,甚至会让人有被困的感觉。
好的制度有利于形成有序的群体,使各项工作更有条理,这是教师管理的基本目标。
人性化。制度毕竟是人制定的,是维持良好秩序的手段或工具,绝不是管理的最终目的。制度要符合人性发展的本质要求,而不是让制度牵着人的鼻子走,把人变成苛刻的管理制度下匍匐前进的奴隶。那样的话,再大再美的校园,也将是一潭死水。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管理制度过于苛刻,使得管理者——教师受到强烈约束,极度不愉快,扭曲了制定管理制度的初衷,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难以达到和谐统一。比如某学校有严格的签到签退制度,老师要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签6次名。为了避免教师中出现擅离职守的情况,还制定了严格的不定期岗位检查制度,队员每天不定时到教研组检查人数。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师们整天都很紧张,连上厕所都不敢。除了上课,他们每天都老老实实呆在办公室,心情之郁闷可想而知。领导像对待犯人一样对待老师,老师心中的怨恨突然增加,自然会找领导的茬。校报上的规定是“上班时间不准趴在桌子上睡觉”。领导视察岗位时,发现有个老师正靠着墙打瞌睡,就忍不住说要在笔记本上记点。老师毫不畏惧地反驳:我没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怎么能算违纪呢?
天空包容每一朵云,所以可以浩瀚;大海包容每一朵浪花,所以可以无边无际。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育者。人有世俗的欲望,需要包容,需要温暖,需要关怀。在制度化管理措施的背后,领导者不应该忘记用宽容的态度给予教师必要的人性关怀。我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教师直系亲属生病,领导一定会去看望。一句亲切的问候,会让家人觉得特别温暖,让关心的老师特别感动;老师家里有特殊困难,领导肯定会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东西不一定多,但是领导代表一个单位,给他们送去全校教职工的一片心意。老师心理上都有疙瘩。善于察言观色的领导往往很快就知道实际情况,也一定会及时沟通。领导亲自出面,真诚善良,再大的矛盾和心结也会烟消云散。虽然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在这样人性化的环境下,校园里的人际关系非常融洽。人心都是肉,老师都是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高的人。付出是第一责任,在他们心里很容易得到满足。只要你真心尊重他,真心关心他,他就会“俯首甘为孺子牛”,无怨无悔。
人性如田间盛开的花朵,极其娇艳,点缀着自然风光,让每一个田间耕耘者都赏心悦目,一扫身心疲惫。一朵花盛开,蜜蜂飞来歌唱,蝴蝶飞来舞蹈,鸟儿飞来陪伴,留下一片生机勃勃,吸引着万千生灵的目光,让田野充满了爱的温暖,让人心旷神怡。这朵花还能散发出一缕清香,散逸飘逸,沁人心脾,能唤醒每一个贴近他内心的人的良知,让他把别人的温暖和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传递下去。
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集体和更加和谐的人际环境,这是教师管理的高层次目标。
专业化。教师的工作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教师的管理不应该仅仅是行为上的约束,还应该有观念上和技术上的引导。否则,教师无法实现专业发展,学生无法实现和谐发展,学校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专业管理是教师管理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管理人员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管理,首先必须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具有广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学技术和足够的实践经验,是教育的开拓者,是教育理论的博学者,是教育思想的酿造者。学校管理理论中有一句名言:“校长是老师的老师。”这是非常真实和富有哲理的。如果你没有当老师的资格和能力,那就趁早不要去做管理老师的工作。如果外行管理内行,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在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上也很难达成默契。甚至在心理上也很难做到相互理解和兼容,双方都会感到尴尬,无法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专业管理似乎有些抽象和随意,远没有约束教师行为的详细明确的大纲规定那么具体和固定,更倾向于把握教师的脉搏。关键在于管理者作为教学参与者必须熟悉每个老师的专业情况,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成熟成功。管理者必须能够准确感知每一位教师的业务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如举办业务竞赛、推荐人才、派人外出学习、指导同行交流等。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师专业化管理的目标,我们应该根据教师的个性特点,给予他们更多的专业化指导,如:指路、讲课指导;提供菜谱,介绍优质案例;转变观念,探索教育艺术;压担子,确定科研课题。要通过深入的梳理和引导,把教师队伍带入一个蓬勃向上的美好环境,引导教师实现专业快速成长和身心和谐发展,让每一个个体都充满自信和激情。
老师是耕耘者。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科学智慧,使大地更加富饶,树木更加挺拔,花朵更加美丽。想要收获更多,就必须在耕耘的过程中,研究更好的方法,探索更好的思路,实践更好的做法。只有这样,你才能游刃有余。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他们可以达到目标,但专业的指导也是弥足珍贵的,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学校领导首先要做一个教育专家,这样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做教师进步的灯塔和路标。教师把科研和教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整个团队在“不管”中才能实现管理目标。
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形成积极探索的团队,让校园更有活力,这是教师管理的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县第二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