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

魏晋南北朝文学始于建安元年(196),止于隋朝建立(489),历时约40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战乱频繁,军阀割据,朝代更迭。同时也是思想极其活跃、文化环境宽松、文学艺术极其活跃的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大转型、大创造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轨迹:

诗歌是这一时期最高的文学成就。我们从三条线索来表达它:

(1)时间线索: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次大丰收,代表人物有“三曹”、“建安七子”;正始诗歌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而阮籍和嵇康才是正始诗歌成就的真正代表。太康的诗中有很多作家,包括所谓的“三诗”、“二诗”、“二诗”、“一左诗”。除了左的思想,成绩不算太高;在永嘉诗坛,代表人物有刘琨、郭璞,玄学派诗人许逊、孙绰。晋宋时期,陶渊明是成就最高的诗人。齐、的诗歌以谢朓、、阴铿为代表。梁与陈的宫体诗:庾信取得了北朝文学的最高成就,庾信是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2)内容线索:建安诗歌悲凉混乱,慷慨苍凉,轮廓丰富,时代特征鲜明,被称为“建安体”;正始诗继承了建安诗的传统,因环境险恶,以天下为忧而变得慷慨。太康的诗重摹仿、赞功,有明显的形式倾向,而左思是建安体的继承者,是开风气之先的声音。他的诗《咏史》借古讽今,抒发怀抱,笔法苍劲。后来的鲍照作品《行路难》《仿古》,情感沉郁,豪迈;庾信的《准咏怀》抒发悲愤,开启了丰富多彩、清新成熟的诗风。玄言诗盛行的时候,陶渊明独树一帜,开了一个风格质朴自然的田园诗派。谢灵运和谢朓完成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开创了山水诗派。梁陈时期宫体诗风靡一时,是一种诗歌风格的逆流。

(3)体裁线索。曹操的四言诗,曹植的五言诗,建安七子的文人五言诗,都是风华绝代,异彩纷呈。永明体新诗的出现为唐代现代诗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七言诗也得到了创造和发展。曹丕的《葛炎行》标志着七言古诗的成熟;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创了以七言为主的体裁。曹操以乐府老题材写时事,发展了乐府诗。四言写乐府,使四言诗繁盛起来。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汉乐府民歌之后的又一次集中的口头创作。瞿岩生于南朝,胡寅生于北关。南朝民歌风格美弱,以《喜州歌》为代表。北朝民歌健康质朴,代表是木兰诗。

散文改变了汉代史传、政论一家独大的局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与汉代散文相比,它有四个特点:第一,叙述爱情的书信和山水散文兴起,以书信形式书写自然山水是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独创;二是历史传记逐渐独立于史书,成为文学传记;三是抒情成分增加了;第四,文章倾向于平行。骈文就这样形成并达到了顶峰。文章的四六句式已成套路,追求精致的对仗、和谐的旋律、典故的运用、雕琢的修辞、骈文的创作等都很流行。辞赋从汉大赋到抒情付晓,朝着平行化、合法化的方向发展。

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有志怪小说《搜姬神》和小说《世说新语》。

文学意识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自由带来了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曹丕的《典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对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文学批评的态度和方法、文学风格的区分、文学风格与作家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提出了看法,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陆机的《文赋》是一部骈文作品,阐述了较为完整的创作理论。首次将创作动机、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等问题归入文学批评范畴。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是对前人文学理论的总结和发展。它初步确立了文学史观,既重视文学发展与社会习俗的关系,又重视文学自身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全面阐释作品内容与形成的关系,总结创作过程中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初步确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钟嵘的《诗品》是中国第一部诗歌作品。《诗序》是本书的总论,论述了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并对诗歌的一些创作方法及其抒情性和表现力提出了一些看法。它也存在着对某些作家的不当评论、对声病论的盲目排斥、对诗歌传承关系的讨论过于简单化等不足,但它无疑是研究汉魏六朝诗歌的重要参考资料。此外,的《文论》、裴的《雕虫小技》、的《金楼篇》、萧子贤的《南文学传》、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与文章》等,都对文学问题发表了重要见解。齐武帝时期,周青、沈约、王戎提出了“四声八病”说,这是律学理论的新发展,对后世诗歌和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发展逐渐将文学创作置于其影响和指导之下。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同步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