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
因此,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它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展。第一,本质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认为,革命精神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只有建立在一定客观物质基础上的革命精神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推动作用。西柏坡精神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后人无论从什么角度总结都无法超越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第二,本质特征是两个“敢”和两个“必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我们都必须注意它同其他运动形式的相似性。但特别重要的是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即要注意它与其他体育形式的质的区别。”革命精神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后者拥抱前者。所以,历史越发展,革命精神越丰富。不,“注意它与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能笼统地称为革命精神,而不能区分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党中央进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虽然敌人的实力在数量上仍优于我们,但如果加上后面的民心和质量对比,我是有优势的。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毅然展开了三大战役,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决战;三大战役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已成定局。面对众多的社会矛盾,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全党全军再接再厉,将革命进行到底,另一方面又提出两个“必须”,要求夺取政权后,警惕糖衣炮弹的进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两个“敢”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革命精神,两个“必须”体现了积极进取、不断革命的精神。这两种精神贯穿了党中央在西柏坡革命斗争的全过程,成为最突出的特色,两种革命精神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夺取胜利、迎接解放、战胜困难、实现转变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20多年积累的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在关键的历史转折关头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一次伟大考验、总结和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升华。其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在关注其本质特征时,必须历史地、全面地概括其全部内容。第四,全党精神的集中体现。西柏坡精神与西柏坡紧密相连,因为党中央在西柏坡,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就在这里,西柏坡和井冈山、延安一样是革命圣地。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军民虽然是在创造和践行党的革命精神,却成为全党和解放区军民的楷模。但是,如果仅仅从当地的环境和当地军民的奋斗来概括西柏坡精神,就会局限思维,阻碍视野,不会深刻揭示西柏坡精神的内涵。第五,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革命精神是一笔财富,对于凝聚党、军队和人民起着巨大的作用。总结西柏坡精神,要尊重历史,总结出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内涵,遵循历史为现实服务的原则,挖掘出当时产生但对现实和未来具有指导作用的革命精神内涵,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它,就不会有革命行动。”。他还把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概括为:“革命和绝望的精神,严格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无私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和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和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应该说,在西柏坡的革命精神中,“五种革命精神”都有体现,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服从大局、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无私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