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天京事件,杨将继续掌权。太平军有把握推翻清朝吗?
第一,要想推断不存在天京事件,首先要了解天京事件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太平军入侵南京并定都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太平天国四处扩张,向东到达清朝的江浙税务中心,向西扩张疆域,占据华中大片地区。向北的北伐军逼近天津,威胁着清朝的首都。
可以说,这一时期太平天国是强大的,发展势头强劲。英法等西方列强也开始试图与太平天国接触,企图从中获取更多利益,并将太平天国运动作为迫害清朝的筹码。
但太平军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加剧了太平天国的内部斗争,最终爆发了内耗严重的天京事件。
在天京事件中,首先是实力最强的东王杨集团被灭族,然后是实力最强的北王魏长辉集团再次被杀。经过两次肃反,太平天国很多老兵和朝廷官员被杀,然后翼王石达开率领自己的军队逃亡。
至此,太平天国最初建立的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已经全部“失传”。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大变动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衰落,曾国藩等应永地方势力也借机站稳了脚跟。之后太平天国再也不能像当年那样满目疮痍,太平天国最终灭亡。
可见,天京事件是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清朝虽然腐败,面临内忧外患,但此时并非完全不堪一击。
一方面,清朝虽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开放了一些沿海市场,但传统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受到很大冲击,封建经济基础仍然很牢固,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另一方面,延续两千多年的儒教统治根深蒂固,太平天国运动反儒教的行动直接得罪了广大知识精英,将他们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太平天国倡导的“完全平均主义”在当时是行不通的,最终也不了了之。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局限性,以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没有天京事变,杨继续掌权,也不一定能推翻清朝。
第三,在没有天京事件的情况下,推断了太平天国在杨继续掌权下的发展趋势。天京事件是从拜神时代就埋下的隐患。洪秀全就像是公司的董事长,而杨就像是公司的总经理兼董事。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是世俗权力与宗教神权的矛盾。
如果没有天京事件,这一矛盾不会在日后引起严重的内耗,杨继续掌权,太平天国运动的存在时间会比历史上更长。
因为杨的实际能力比洪秀全强,洪秀全更像是西方国家的名义元首,比如未来的英国国王;另一方面,杨更像是英国的实际统治者和首相。
没有天京事变的严重内耗,加上杨的能力比洪秀全强,太平天国运动会持续更久。